第(3/3)页 这一天,正好是李隆基的生日。 棺椁从跃龙殿抬出,李隆基的儿女们,先一步随棺椁前往金粟山。 浩浩荡荡地队伍通过朱雀大街。 长安府尹组织百姓沿途送别。 翌日,李瑄与裴灵溪,带着儿女,文武百官,到达金粟山祭拜。 至此,按照礼仪,李隆基正式下葬。 陵墓封上。 李隆基时代,将画上句号。 不会再有臣子留恋一个已经入土的皇帝。 李瑄也可以放心离开长安,进行南巡。 自九月开始,李瑄计划轻装南巡,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看一看地方百姓到底如何。 即便有锦衣卫作为耳目,李瑄还是不放心。 李瑄召五位宰相入甘露殿,向他们表明自己将要东出南巡。 五位宰相联合处理朝政,文武百官辅佐。 “回至尊,您此去要多久?” 天子巡狩,为自古之制,臣下不能阻止,宰相只想知道天子去哪,多久可以归来。 “九月出发,最早明年九月可归。” 李瑄计划出巡一年时间。 历史上,秦始皇五次巡视全国,只当皇帝十一年,有五年在外。 他到过河北北面,南到钱塘、湖北、湖南地区,东到齐鲁沿海,并在邹峄山、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 但李瑄巡视是为体察民情。 想要多去一些地方,最少要一年时间。 “是否太长,至尊恐有劳累。” 刘晏向李瑄劝说道,主要是近代以来,没有皇帝长途巡视的。 他们还担心夏天一到,江南地区闷热,皇帝不会适应。 “东面才是大唐的核心,朕居于深宫之中,不知臣子是否贤明。” “江南地区偏远,有些官吏觉得山高皇帝远,欺上瞒下,为所欲为。朕所过之处,必会询问百姓,了解民情。也要让地方官吏更体恤百姓。” 南巡的决定,他已考虑很久。他需要真正看到改革的成果,寻地方的矛盾。 “至尊已下决心,臣等会遵从至尊的旨意,勤恳国事。” 李岘向李瑄拱手道。 他知道以李瑄的火眼金睛,一定能从地方找到毛病。 而且李岘也认为长安对江南、岭南地区的掌控费劲。 行省刚建立不久,皇帝的第一次巡视,至关重要。 “与朕出征回纥时一样,小事你们商讨着处理,大事通过驿站,传达至行辕。” 李瑄向宰相们吩咐道:“整饬吏治,是为贯穿岁月的政策,不能有任何松懈。” “臣等遵旨!” 李岘、刘晏等宰相领命道。 翌日朝会结束,李瑄令秘书省备车马,准备出发。 随行的官吏有刑部尚书张巡、户部侍郎王玙、秘书少监严庄、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等,还有一些秘书省官吏,皇帝的随从人员。 此行,李瑄带着四位妻子。乘坐马车,不会耽误行程。 还有最小的两位女儿也带上。 就当去旅游了。 李瑄曾经抄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许多人生出对江南的向往。 包括他的妻子们。 裴灵溪也经常憧憬诗中的江南。 借着这次南巡,李瑄可以尽一下作为丈夫的责任。 李奕、李淞、李蓁蓁三个快要长大的儿女,先由李适之教导、照看。 除了他的心腹薛错、罗兴率领禁军留守长安以外,裴璎率领两千天策卫,护驾南巡。 南方尽是都督府、锦衣卫,没必要大张旗鼓,浪费资源。 还有锦衣卫最神秘的内卫,会着便装,随着李瑄的步伐南下。 洛阳府收到李瑄的诏书后,着手准备船只。 李瑄在洛阳休整后,会顺大运河而下,到达临淮郡,然后进入淮南。 洛阳府附近,是皇权之地。 又是安禄山之乱后的洗牌之地,官吏大多有为,不敢懈怠。 李瑄暂时不想在河南巡视。 他的目标明确,顺大运河,直切江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