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禄东赞一脸悲愤地说道,他的眼中闪着泪花,那是无奈与痛苦交织的神情。 他望着远方那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唐军,心中满是苦涩。 松赞干布看了看自己的大相,看到了他眼中的绝望和哀求。 他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禄东赞的肩,那动作中充满了无力感。 “你儿子都死在他们手里了,难道真的能够向唐军投降吗?”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不甘。 禄东赞叹了口气,那口气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痛苦和无奈都吐出来。 “要是此时不向大唐投降,那么吐蕃才是真的一点生机都没了。” “至少投降,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命,之后再借着大唐的鼻息,慢慢发展,以待天时!” “若是保不住命,也好让我吐蕃血脉遗留世间啊!否则,我们亡国灭种了。” 听到禄东赞的话,松赞干布闭上了眼睛,沉默了许久。 他仿佛看到了吐蕃曾经的辉煌,看到了那些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的子民。 而如今,这一切都在战火中渐渐消逝。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那声音在这寂静的高原上显得格外沉重。 “那就投降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对命运无奈的妥协。 ……… “可惜,他的对手是李靖。” 吐蕃全国投降的消息被三千营传到大军,顿时,整个军营都沸腾了。 欢呼声如同汹涌的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震耳欲聋。 “陛下万岁!” “大唐万岁!” 士兵们激动地呼喊着,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喜悦是对战争胜利的庆祝,是对死去兄弟的告慰,也是对大唐荣耀的自豪。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终于迎来胜利的光芒。 …… 只有秦如召闷闷不乐。 他独自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的心中满是对死去兄弟们的愧疚,那些熟悉的面孔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浮现,每一个笑容、每一次训练的场景都如同刀割般刺痛他的心。 李靖看出了他心中所想,特地来找他谈心。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营帐,他看着秦如召,眼中充满了理解和关切。 “如召啊,我知道,你们三千营死了很多兄弟,但你们同样也保住了松州城和益州城的百姓。” “若是真让那些吐蕃人入主了松州,这仗没有那么好打。” 李靖的声音温和而沉稳,他试图安慰秦如召。 秦如召看了李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大将军。难道那些吐蕃人侵略了我大唐领土,烧杀抢掠。” “现在,他们说不打了就不打了?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吐蕃人的愤恨,他无法接受就这样轻易地放过那些吐蕃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