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山西道太原城的暮春,细雨如丝,润物无声。 崔家老宅的庭院里,青苔爬满了斑驳的石阶,紫藤架上的花朵被雨水浸润得愈发娇艳。 崔晚萤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怀中抱着两周岁的孩子,手中轻轻摇晃着一个木制拨浪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孩子粉雕玉琢的小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时不时伸手去抓拨浪鼓,肉乎乎的小手在空中胡乱挥舞。 就在这时,一个白衣少年的身影出现在月洞门口。 少年身形单薄,却身姿挺拔,一袭雪白的衣衫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腰间系着一条简单的青色布带, 上面挂着一块温润的玉佩。他的头发用一根木簪随意束起,几缕碎发垂落在额前,更衬得眉眼清秀俊朗,眼神中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坚毅向往。 “姐姐,我要去长安了。” 少年的声音清脆而坚定,打破了庭院里的宁静。 崔晚萤抬起头,目光落在少年身上,微微一怔。 她轻轻放下怀中的孩子,站起身来,走到少年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担忧:“现在就要打仗了,你还往长安跑什么?” “到时候,你这个年纪,怕是要被拉去从军。” 她的声音轻柔,却难掩其中的焦虑,纤细的手指不自觉的绞着衣角。 少年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姐姐多虑了。” “从军也没什么不好的,好男儿自在四方。” “我想去看看长安,看看陛下住的地方,看看这盛世大唐的模样。” 说到这里,少年的眼神变得更加炽热,仿佛已经看到了长安那繁华热闹的景象。 崔晚萤望着少年,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他们这些遗留下来的世家子弟,如风中残烛,只能相互依靠、抱团取暖。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少年时,他不过是个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哭鼻子的小胖子,如今却已长成了十四岁的少年,眼中有了自己的志向和远方。 从他小时候,崔晚萤就隐隐觉得,这个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只是没想到,他小小的年纪,就有了闯荡天下的勇气。 “真的决定了吗?” 崔晚萤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见少年坚定地点了点头,她知道劝不住,只能轻叹一声:“去吧,你想去就去吧,我给你拿钱,路上啊,要注意安全。” “遇到危险千万不要逞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