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长安裹着一层霜色,大明宫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辉。 两仪殿檐角悬着的铜铃被夜风拨弄,叮咚声混着远处更鼓,在空寂的宫道上荡出幽远回响。 殿内炭盆烧得正旺,李治握着一盏温热的茶汤,指尖摩挲着杯壁暗纹,目光落在烛火摇曳的蟠龙柱上。 "陛下,陈乾京使到了。" 王灿的话语打破寂静。 朱漆大门缓缓洞开,寒风裹挟着细雪卷进殿内。 陈浮生一袭红色官袍染着霜色,腰间玉带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他三步并作两步趋至阶前。 这让李治想起十年前初见时,陈浮生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在太极殿与先帝激辩天下为公,让先帝下龙台与其论道,惊得满朝文武屏息。 "平身。" 李治抬手示意,目光在陈浮生肩头落了一瞬,那里沾着未化的雪粒,"朕听闻爱卿星夜兼程赶回长安,可是南京有了消息?" 他刻意将尾音拖长,茶盏搁在案几上,发出轻响。 陈浮生直起身子,眼底难掩激动:"正是!陛下,南京试验田里的稻穗......" 他从袖中取出一方素绢,素绢上还带着江南特有的熏香。 层层展开时,金黄的稻穗垂落下来,每粒谷实都饱满得几乎要坠地,在烛光下折射出琥珀般的光泽。 李治霍然起身,袍角扫落案上茶盏,白瓷碎裂声里,他颤抖着双手捧起稻穗,粗糙的指腹抚过稻芒,竟被扎得微微发疼。 "这......这稻穗竟比寻常的大上三倍!" 李治的声音发颤,喉结上下滚动,指尖抚过沉甸甸的稻穗。 "正是!"陈浮生眼中泛起泪光,他解下腰间玉佩,重重叩首在地:"此乃赵遣京使十载心血。” “自先帝钦点南京为农科重地,赵遣京使带领三百匠人,掘地三尺验土性,寻稻种,历经失败,甚至不惜以自家良田为试验场......" 他喉头哽咽,"如今亩产可达六百斤,若推广至江南,再辅以水车、筒车之利,天下粮仓可期!" 李治猛地将稻穗按在胸口,仰首长叹:"泼天之功!赵爱卿实乃朕之社稷栋梁!来人,传朕旨意,即刻封赵卿为......" "陛下且慢!"殿内空气骤然凝滞,炭盆里的火星爆开,惊得烛火猛地一跳。 李治握着稻穗的手微微收紧,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陈爱卿,这是为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