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不再将目光放在朝廷的权力斗争上,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大唐周围的蛮夷——吐蕃、契丹、回纥、南诏……这些曾经虎视眈眈、时不时侵扰大唐边境的势力,如今在藩镇将领的眼中,已然成了“裂土封王”的踏脚石。 吐蕃的赞普得知消息后,先是不屑一顾,认为大唐不过是虚张声势。 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河西之地的急报——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率领大军突袭了吐蕃的粮仓,烧毁了数十万石粮食,还斩杀了吐蕃的大将悉诺逻恭禄。 赞普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看着手中的战报,脸色苍白地说道:“这些唐人,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勇猛?” 契丹的可汗更是惊恐不已。 他原本计划在秋收后率军南下,掠夺幽州的粮食,可如今,河东节度使的大军已经开到了契丹的边境,每天都在营前叫阵。 可汗派人去打探消息,得知河东军的将领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扬言要“踏平契丹王庭,活捉可汗封王”。可汗吓得连夜召开会议,最终决定暂缓南下的计划,还派人向大唐朝廷求和,希望能避免战争。 回纥的使者更是在长安城里坐立不安。回纥此前凭借着帮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一直对大唐颐指气使,甚至多次在边境掠夺百姓。 可如今,朔方节度使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能北上。 使者急忙求见齐先生,想要打探朝廷的态度,可齐先生只是淡淡地说道:“朝廷的圣旨已经说得很清楚,破蛮夷者可封王——至于回纥,若是识相,就赶紧归还掠夺的财物,退出所占的土地,若是不识相,就等着各镇节度使来取你们的首级吧。” 使者吓得魂飞魄散,当天就启程返回回纥,将齐先生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给了回纥可汗。 长安城的百姓们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原本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渐渐散去,朱雀大街上的商贩又开始大声吆喝,酒肆茶馆里,人们谈论的不再是帝王的驾崩和朝廷的衰落,而是各镇节度使攻打蛮夷的捷报。 有说书人在茶馆里讲起李抱玉大破吐蕃的故事,听得百姓们拍手叫好。 李豫站在大明宫的城楼上,看着下方恢复了生气的长安城,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齐先生用一道圣旨换来的。 他虽然还是那个傀儡皇帝,可看到大唐的边境逐渐安定,百姓的生活慢慢恢复,他心中还是涌起了一丝欣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