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她决定留下-《锦衣卿相》
            
            
            
                
    第(2/3)页
    爹娘搂着孩子,胆小的妇女则倒进相公怀里,互相取暖。梵老头依旧是那副“意料之中”的模样,教人又爱又恨。
    此次地动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人站立不稳,器皿倾倒,房屋损坏、倒塌。
    当震动终于停下来时,所有人不约而同捂着胸口,一股劫后余生之感涌上心头。
    “好险,还好听了苏大人和梵老爹的话,否则今夜被埋在地下的,不知是谁。”
    “苏大人当真料事如神。”
    “感谢苏大人救了咱们一家。”
    所有人一改常态,换了副面孔,面上恭敬、讨好又感激。
    忽然,人群中传来一阵哭声,苏希锦寻声望去,见是一妇人正搂着被子痛哭。
    “怎么办才好?一个时辰前,我家孩子已经偷偷回去了。”
    话落,隔壁地铺上的妇人也跟哭了起来,“我家囡囡也不见了,方才她说这里蚊虫多,就带着丫鬟家去。”
    围观之人莫不跟着揪心,纷纷嚷着要帮忙寻找孩子。
    责备已经来不及,苏希锦制止众人,选派一队士兵按照两位妇人所说的路线,回去搜寻这两人。
    一夜搜索无果,最后天快要亮的时候,有人在城楼下听见有人呼救。
    苏希锦闻讯赶去,正是那消失的公子小姐和他们的丫鬟,立刻命令士兵救人。
    人多力量大,十来人用了一个时辰将几人救出来。女子完好无损,只手上有些擦伤。男子因护着女子,手臂、大腿骨折。剩下的丫鬟、小厮则重伤倒地。
    索性经过女医馆的大夫紧急抢救,全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是第二次地震中金州地区唯一一起重伤事件。当调查的震中死亡、受伤人数送到苏希锦案前,许多参军都跟着惋惜。
    若没这几人擅作主张,离开安全区,金州城伤亡人数为零,他们说不得能跟着晋升。
    “只怕还有些余动,”苏希锦收了报告,吩咐众人,“如今危房遍地,许多地方恐住不得人。且保留安全区,鼓励百姓自行前往。”
    金州的九月总是大雨倾盆,索性最近几天没下雨,倒给苏希锦省了不少麻烦。
    又过了些日子,天气渐渐转冷,余震也没了。几地都传来第二次地动的伤亡人数。
    皆未造成更大伤亡,金州区因着有提前预警,死、伤人数为个位数。
    九月末,苏希锦开始组织灾后重建。
    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吃的问题。朝廷下放的救援物资本运输艰难,尚在路上。谁知又经历第二次地震,道路直接被堵死,粮食、药草等生生堵在了路上。
    苏希锦派官兵疏通道路,城里的粮食不多了,无论如何都得在三日内竣工,五日内将粮食送达。
    之后又鼓励百姓重建家园。
    “房子需要固稳,最好请几个匠人设计点防震结构。”
    因着陇右地形复杂,有水系却少降雨,许多百姓日常用水需跑到很远的地方取用。苏希锦又鼓励大家互帮互助,互相帮忙打水井,或几家共用一口井水。
    ……
    她在金州区安排并下达指令,待一切步入正轨,又辗转其陇右其他数州。最后再回到损害最为严重的金州。
    彼时粮食等物资早已到达,苏希锦传达陛下旨意,为百姓免税,并给予每户两千枚铜币。
    百姓无不称好,长跪不起,赞周武煦仁慈圣明。作为陛下代言人的苏希锦,也深受百姓敬重。
    借此机会,苏希锦给一些官员发布防震措施和预防手册。让他们以官府的名义宣传。
    忙碌数月,赈灾之事终于接近尾声,苏希锦准备回京都。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归心似箭,归根结底是因为想念自己的女儿。
    韩明珠早就过了三岁生辰,这样大小的孩子记忆力短,恐早就忘了自己。
    想到这里,苏希锦心中一涩,差点落下泪来。
    只不过在离开之前,苏希锦找到了梵老头,“老爷子可愿随本官一起回京都?”
    梵老头头也不抬,坐在地上擦拭着自制浑天仪,“老头子一把年纪了,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也受不了长途跋涉。大人之请,恐老头子无法做到。”
    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局,苏希锦无奈摊手,“既然老爷子不愿,晚辈自然不能勉为其难。只晚辈想在城里建一个地动观测站,不知老爷子可否在里面主持大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