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投资商到来-《穿成早死炮灰,手撕男女主》


    第(2/3)页

    这一汇合,聊了一会儿,三人就面面相觑,原来双方的领导说的话术一模一样,这让想多了解一些情况的三人都有些郁闷了。

    不过好在不用等到第二天,得益于有个在商务部工作的哥哥,姜青黎晚上就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来有一批港商和国际友人想到内陆进行投资,外来投资项目自然是商务部负责的,根据港商和国际友人的投资意向,商务部将其分为三队。

    商务部懂外语的人也有,但外语到底不是他们的专长,而且为了万无一失,也为了显示对港商和国际友人的重视,商务部便跟外交部借三个人。

    姜青黎等三人的任务就是分别到这三个队里,从旁协助三个队的同志做好相关工作。

    姜青黎有些无语了,分为三个队,他就不信商务部连三个会英语的人都照不出来。

    姜青峰耸了耸肩,“每个投资商都配备了一个翻译人员。”

    姜青黎更无语了,很华国作风,陪同人员比客人要庞大得多。

    第二天,三人准时到达商务部,得到了商务部的热烈欢迎,姜青黎分配到的队伍是港商和外资打算投资服装厂。

    他们接下来的行程就是带着这批投资商到京市第一针织厂,第一棉纺厂、第二棉纺厂以及第三棉纺厂等厂子都走一遍,看投资商想跟哪个厂子合作。

    看着商务局的同志们既激动又紧张的神态,姜青黎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她尽量调整自己的状况,让自己跟大家靠拢。

    队长将材料一一分发给队员们,让大家今天务必要将上面的信息记牢,接待投资商的时候不能出错。

    于是,一整天姜青黎都在被资料,他们这一队来的人是港商和海外华侨,港商姓顾二十八岁,华侨姓白二十五岁,姜青黎挑了挑眉,都是年轻人,看来这是家族放出来历练或者说是来试水的。

    姜青黎仿佛听到身边两个女同志悄悄吐气的声音,稍一想就知道原因。

    港商和华侨都会中文,虽然可能不会说或者说得不是很流畅,但是总归多了一种交流方式,而且港商和华侨都是华国人,那都是属于自己人,这也让两个女同志觉得无形中拉近了距离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