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第一,试点定了。 第二,他要晋升少校了。 得到这些消息,绕是平日里淡定的陈钧,呼吸都难免粗重了些。 在部队里面,中校以下包括中校,正军级单位就有权利拍板晋升,从上校开始就不行了。 必须大正级,还要军部JW盖章才行。 所以他晋升少校,集团军就能做主,虽说他这副营级职位,配套的军衔其实就是少校。 只要职位到了,军衔配套只是时间问题,熬熬资历什么的。 可原先他以为,再不咋地也要一两年吧? 这还是比较乐观的晋升速度,就比如楚鸿飞毕业三年还有军功加持,才能晋升少校。 跟他一起分配到边防部队的周炎,同样毕业三年,但没有军功加持,目前也还只是上尉而已。 只不过级别已经到了副营。 这眼瞅着才毕业不到两个月,就要晋升,比预想当中时间线,硬生生提前两年,怎么可能不激动。 正走在前面的陶军明,也注意到陈钧这会情绪浮动有些大。 他回头看了一眼,咧嘴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军改本就是机会,不仅对于陈钧来说是机会,对他老陶来说,同样是机会啊。 或者说这次机会可以关联到很多人,去年三十万大裁军,光是军官都被裁掉十七万人。 当然了,这些大多都是机关部门,作战部只是占极少数,但那影响力也不小。 变动大,就意味着空缺出来的职位多。 少校只是开端而已,也只是军旅生涯中第一个比较难的坎,到后面只会越来越难。 但他相信,陈钧按照目前的势头进行下去,近五六年,在三十岁之前提到中校副团,应该没啥阻碍。 两人一路来到四楼参谋部会议室。 门没关。 陶军明就直接带着陈钧走了进去。 参谋部的会议室占地面积就没多大了,大概百十平,跟上午那个没法比。 室内有一套提供三十多人开会的长桌,上面铺着红布,除此之外,在会议桌相临的地方,还有一个手工的大沙盘。 陈钧距离的太远,他看不到沙盘上的布局。 只是随意扫了一下,就赶忙来到会议桌一侧站定。 上午开会的那几位首长,大部分都在,但也有一部分应该是返回了单位,没在这。 坐在首位的陈焕然,看到陈钧进来,他抬手敲敲会议桌,等室内所有低声议论的动静消失。 陈涣然这才再次看向陈钧。 “陈钧。” “到!!” “你做出初期规划很好,经过商议,军区决定以179旅摩步一营作为这次军改的试点单位。” “既然你规划了新营房,规划了车炮场,那就按照规划来。” “明天战区工程部队会过去你们单位,开始落实建设,你要和工程部队的同志做好协商工作。” “其他火力单位,战车,人员配置,回去后尽快列举一份详细资料,提交到旅里。” “军区会就近给你调人,调动战车,试点期间每周一次工作总结,要详细的记录,提交上来。” “给你半年的时间,既然是试点,那就要让我看出试点的进展。” “明白嘛?” “是,保证完成任务!!” 陈钧得到指令,他立刻站直身躯,声线锵锵的回应。 半年,那是首长心里预期的时间,可不是他心里预期的时间。 当然了,就算陈钧有把握提前让试点单位做出成绩,他也不会在这种场合,傻不拉几的说自己可以时间更短。 事情只有做出来,才能更有信服力。 而不是在试点初期,连上面都心里没谱的时候,他却在这里吹嘘什么三个月五个月。 这种场合,除了让上面人认为他不稳重之外,没别的好印象。 立军令状那种,是大多数人都能有把握完成时,立下才管用,可不是现在。 看陈钧信心挺足,陈焕然点点头不再言语,本来军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让陈钧担任试点单位的军官,整个军部又不止他一人这样想过。 借助这次规划,也正好敲定下来。 看主要的事情,都交代的差不多了,第一集团军总指挥刘金卫,这才笑呵呵的起身。 他迈步走到陈钧的跟前。 先是打量了一眼,旋即开口道:“既然一营是试点单位,你又是负责的同志之一。” “那你这营副就不能再挂上尉,要不然让别的军区还以为咱们没人呢。” 刘金卫打趣着说了一声,随即会议室后方就跑过来一名军官,手中托着红色托盘。 盘中静静躺着的,正是两杠一星的少校军衔,以及那本大红色的少校荣誉证书。 看到这些,再看看面前要为自己晋衔的人。 陈钧猛的吸了一口气,眼眸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喜色。 这也真就是军改特殊时期了。 否则,晋升少校,怎么也劳烦不到眼前这位首长,亲自为他晋衔啊。 顶破天的情况下,也就是陶旅代劳。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