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第(3/3)页
郑玄就任之后,先花了一段时间,了解他们的性格和进度,这才慢慢地因人制宜,分别教导。
一段时间之后,刘志特意趁着过年家宴的机会,对几个孩子的进度进行了考察。
他发现郑玄的教育卓有成效,这成效主要不是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而是对于自我性格的开发和认定。
譬如性格有点小激进的刘维,就在积极向上和偏激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
从而将本身不太讨喜的性格,立马变为蓬勃有朝气。
还有将责任感看得重于生命的长公主刘华,也开始思考个人命运与家族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性格有些过于伤春悲秋的小淑女刘袖,也开始慢慢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大境界。
少年老成的刘震,也明显的变得开朗了不少。
怯懦羞涩的刘颖,居然敢跟他这个父亲撒娇了。
两个调皮捣蛋的双生子,居然也能静下心来,开始认真读书。
这些改变都是显而易见的,让刘志深感欣慰,一个优秀的教师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不外如此了吧。
看来这个太子太傅,他真的没有选错。
太子太傅的官阶并不低,只是没有实权,将来若能辅佐太子登基,便是妥妥的太傅,一品大臣。
而且这种伴随着太子一路成长的太傅,可与马融这种半路为师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般都能够得到新皇帝的尊重与依赖,可以参与到国家治理和国策制定中去,是绝对的大权在握。
其职权甚至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所以这个人选的道德品质十分之关键,关系到未来国家的走向。
郑玄的个人品德,早已经受过历史的考验,这一点毋庸置疑,刘志也很放心。
鉴于东汉历代帝皇寿命都比较短暂,朝中已经隐隐约约开始有声音,希望他能尽快立储。
历史上桓帝刘志寿命也不长,只活了三十六岁,而他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
可刘志却不相信自己会重蹈覆辙,毕竟这些年医学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而自己又十分注重养生和锻炼。
相信即便不能活到七八十岁那样的长寿年龄,最起码也不会三十多岁就英年早逝吧。
孩子们年纪还小,现在就立储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何况暂时也看不出来谁更合适。
一国之君可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他喜欢谁就立谁,还是要看谁更适合站在这个位置上。
因为年中举行过大庆典,所以建宁六年的元日大朝贺,一切从简,只有留在京师的外国使臣参加。
常规赐宴之后便各回各家去了,刘志在永安宫举行了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聚在一起,甚是热闹。
这种情况在现代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古代宗族观念十分重,父母在的话,儿子都不会分家。
往往普通人家也有十几口人,遇到人丁兴旺或者家中老人高寿的,三四十口聚会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时代的人观念不同,做人讲究顾全大局,因此家庭矛盾并没有后世那么尖锐突出。
年节时候更多的是其乐融融,尤其是老人家,最爱看到一家子相亲相爱了。
汉代是一个非常尊崇孝道的朝代,在刘志开展科举考试之前,进仕途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举孝廉。
所谓的“孝廉”,从字面上理解便是孝顺和廉洁,由此可见“孝”在汉代观念中的地位。
由于过度尊崇孝道,甚至导致观念已经有些畸形发展,二十四孝中,有好几个故事就发生在汉代。
尤其是郭巨埋儿,这样的孝顺故事,让现代人读来不寒而栗,但在当时居然是孝顺的典范。
刘志本人也十分孝顺,但他却反对这样残忍畸形的孝道。
。手机版网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