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意难平-《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第(3/3)页
虽然心肝肉疼是难免的,但至少保住了家族基业,大不了以后多动点脑筋,开源拓流,多搞点正当的财路就是了。
如此一想,心里头总算是平衡了,一个个为了面子,都是趁着黑夜,躲躲闪闪的溜进了户部。
而户部也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每天晚上都加派人手值班,负责接待记录的文吏们,天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眼看着财源滚滚,户部的仓库里都给堆满了,哪怕不是自己的钱,看着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昂的达官贵人们,无比心疼的嘴脸,就觉得心中暗爽。
何况国库充盈,户部工作做得到位,到了年底就会有额外的赏赐,且十分丰厚。
大汉的官员俸禄算不上高,但随着国家越来越富裕,皇帝也很大方,给许多部门都加了津贴。
每年任务完成得好的,陛下还会给予特别奖励,加起来比一年的俸禄还多得多。
为此每个部门都卯足了劲,只求能得到这笔额外财富。
看今年这个架势,户部和御史院,肯定是能够独占鳌头了。
前来上交不明财产的官员们,除了钱财绢帛,金银珠宝之外,还有大量的房产和田地。
后期的交接和统计,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至于地方上的清缴,则由各地主管财政的部门负责,整个秋冬季节,差不多都在忙碌这件事情。
等最后的数据统计出来,估计都要等到明年了。
当然,朝廷大佬们自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政策改革在朝堂上只是商议了大概的框架。
具体的细则制定,还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完成。
尤其是商部和工部,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当然最忙的还是户部,又要配合农业改革,又要进行不明财产登记。
说起来,户部的职能涵盖范围实在是广阔。
农业、田地、税收、户籍、俸禄、仓库等等,都属于户部的管辖范围,差不多相当于把现代的农业部、工商部还有民政部和中储粮加在一起。
朝廷由当年的五部改为六部,后来又加了个商部,成为七部,现在看来,还是划分得不够。
刘志仔细研究了目前的七部,户、礼、工、兵、吏、刑、商,尤其是户部职能颇为庞杂臃肿。
可以把他直接拆分成农部和户部,顾名思义,农部负责农业生产,户部管理户籍和相关事情。
把收取赋税的事情交给商部,粮仓储备和运输调度,重新成立一个部门,名为仓储,独立于各部门之外,直接归中书省管理。
换言之,也就是说仓储归皇帝亲自管辖。
现在,国家部门已经多达八个,成为了八部尚书。
国家各部拆分,已经经过多次重组,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何况户部也确实是机构臃肿。
何况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早就应该单独出来了,目前全国面积广阔,管理起来难度大幅度增加了。
如今的大汉,国家制度早已不是简单的三省六部制,而是集合了多个朝代风格,荟萃糅杂出全新的制度。
除了八部,御史院,翰林院,也都是与之并驾齐驱的机构。
刘志又提高了大理寺的地位,确立了大汉独立的官阶制度。
但刘志总觉得还是不够,对比现代,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政府部门,教育部。
当初他刚刚登基之时,高等学府只有四大官学,各州的格局也与京城基本相同。
而私学的级别都很低,基本上限制到启蒙学堂。
后来董班在武陵首开先河,创办了民办学校,刘志又让邓演开办高等民办学校。
从此之后,办学之风渐渐浓厚起来,除了各地的官学不但扩大规模之外,民办学校的兴起,也大大带动下汉朝的受教育数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