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突发状况-《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第(2/3)页

    但他却觉得并没有什么遗憾,生死有命,任何人也难以幸免。

    冬月底,皇帝御驾开始回京,这次没有沉重的棺柩,也没有一群夫人们拖后腿。

    所以刘志计划半个月回到京师,刚好赶得及回宫过年。

    冀州在洛阳偏东北方向,刘志等人轻车简行,速度很快,数天之后便进入了河南尹。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刚到朝歌地界,便遇上了一场猛烈的暴风雪。

    一行人被隔在此地,耽误了几天时间,这日雪停了,天气晴朗,正计划着抓紧时间回京师。

    早上刘志刚上马车,却莫名其妙地开始头疼,当时只以为是受寒感冒了,也没太在意。

    宣了随行太医前来把脉,也看不出个所以然,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觉得头疼加剧,有如一柄铁锤在脑中剧烈敲打。

    他虽贵为帝王,素来性格并不娇贵,但这次却觉得难以忍受,抱着头疼不欲生。

    皇后邓猛也给吓坏了,赶紧做主停在路边一个小镇,一面让太医想办法,一面派人飞奔入京师,去请老院长窦云前来。

    到了下午,刘志已经疼得浑身虚脱,太医没办法,只得给他开了安眠的药汁,再配合针灸,才让他勉强睡下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随行官员都心情沉重,一面焦急地等待窦云赶过来,一面急忙封锁消息。

    幸好是大雪天,如今又交通不便,消息封锁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皇帝暴病,恰好又在半途中,一个不好就会引起朝廷动荡不安。

    虽然陛下才三十六岁,但东汉皇帝长寿的本就没有几个,而且大部分都是暴病而亡。

    万一陛下半道驾崩,而他又没有策封皇太子,一场夺嫡之战几乎难以幸免。

    此次随同刘志留在冀州的高官,只有李膺和荀爽,其余的要么一开始就奉命镇守朝廷,要么葬礼完成之后就已经回去了。

    这二人都是当机立断之辈,果断下令封锁消息,马上去找皇后邓猛商量下一步的情况。

    “陛下平日里身体强壮,此病就算来势汹汹,但想来也不至于会有什么大问题。

    现在就作打算,是不是太让陛下寒心了。”

    邓猛与刘志多年夫妻,感情甚笃,根本不愿意接受最坏的打算。

    “皇后此言谬矣,陛下一身系于国家安危,按照传统,早就应该立储了。

    若是陛下在京师,我等也不会多言,但如今远在朝歌,一旦有任何不测,都会引起朝廷灾难。

    所以此时并不是皇后悲伤之时,应当为了国家社稷和两位皇子考虑。”

    李膺立刻义正辞严地劝解,荀爽也在一旁附和,“国不可一日无储君,太子为朝纲之本,还望皇后三思。”

    邓猛本就不是寻常贤良淑德的软弱妇人,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听从二位重臣的意见。

    “我以陛下为天,此刻已然方寸大乱,还请两位先生指点迷津。”

    二人相视一眼,他们在此之前已经统一了意见,认为在有嫡系皇子的情况下,还是应该立嫡长子刘瑾为太子。

    庶长子刘维的母族曾经叛乱,实在不适合作为外戚,将来对于国家来说,会成为一个特别不安定的因素。

    而皇后的娘家却不同,素来识大体,有仁义,当年邓太后就是明证。

    她在为太后期间,邓家虽然荣耀一时,却并没有扰乱朝纲,也没有耀武扬威欺压百姓。

    所以在东汉的外戚当中,邓家是唯一能够全身而退的。

    邓猛的兄长,南海公邓演,品德高尚,是个出了名的贤臣。

    而且皇后本人也明事理,贤良大度,不是那种糊涂妇人。

    唯一的不足就是嫡长子刘瑾目前才十一岁,虽然聪明好学,但年龄确实小了些。

    但幸好刘志这些年将朝廷制度完善以后,即使没有皇帝的参与,也能保证正常运转。

    所以他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不干涉朝政的太后,一个未来可期的新帝。

    至于清河王刘维,他在秘书省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此子喜欢自作聪明,什么事情都要指手画脚。

    李膺和荀爽都认为,这对目前的形势很不利,他们并不需要一个太有主意的皇帝,只要能够守成就行了。

    至于能力,可以慢慢培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