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交易准备-《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2/3)页

    孙美兰身上扛着两家人的吃喝拉撒,一级工资都能解决大问题,三级,想都不敢想,要不然能下血本?

    “试试看不行再说,这两天应该有信儿。孙姐,咱们这边有冰厂的电话吗?

    还有废料场那边库里有些东西,怎么处理?”

    陈冀生来采购科,一是解决科长那边,二是解决院子那边捎带着找冰,夏天弄肉,没冰不成。

    科长那边虽然不顺,但他相信李怀德,有了利益的督促,事情应该很快就有进展。

    “有!地址、电话我给你,就在外边冰窖口,现在是叫香河园,钱不用给,你签字挂账就好,回头让他去财务结算。”

    有了陈冀生的承诺,孙美兰完全没有股长的架子了,端茶倒水格外殷勤,至于院子里的杂物,让老宋查了下账没有登记,直接就可以处理了。

    老钟的车还在楼下,喝了半杯茶,陈冀生稍稍捋了一下,厂子里没什么事儿了,在孙美兰依依不舍的目光里出了后勤楼。

    “老班长,冰窖口,买冰。”

    报了地方,总后的汽车兵素质不低,开车一气儿就到了冰窖。

    跟冰窖这边一聊,陈冀生体会了一把计划不如变化,现在放冰还得有容器。

    原因是多数的地面没有硬化防水,化冰的水会让房子返潮,尤其是铺了砖的,水渗下去多了几个月都干不透。

    借冰窖的电话,把容器的事儿交给孙美兰去办,别处不好说,但对轧钢厂而言这是小事儿,厂区的废料场有不少破旧的油桶,拿来就能用。

    冰窖的冰块,还有大小区分,整块一百六十斤,一百二十斤的叫七五,八十斤的叫半块,四十斤的叫二五。

    对于不懂的事情,陈冀生也是从善如流,虽然整块相对便宜,但自己碎冰很麻烦,就直接在冰场定了两百块半块,五百块二五。

    据冰窖的人说,一个半块八十斤,能化一个晚上,正好拿回家消暑,夏天保存肉,多半用碎冰,二五足够用了,而且块儿小好摆弄。

    账上,没有按着孙美兰的意思来,陈冀生直接付了一百一十的货款、五块钱运费,这冰的账得算在自己头上。

    双方约好上午送到一部分,陈冀生又坐车来到了院子,这才跟老钟的司机告别。

    在院子里转了几圈,陈冀生将麻袋、老家具之类的都收进仓库,其间,又找到一个使唤空间的小妙招。

    空间收东西一件跟一堆是一样的,这样就便于陈冀生进出大宗的货物了。

    按范主任的说法,院子里有条电话线,陈冀生找了一遍,在门房的角落,找到了一台灰突突的老式手摇电话机,试了试有声音,这样通信也方便了。

    冰窖那边的效率比轧钢厂高一些,陈冀生收拾的差不多了,两马车冰也被送了过来,一辆马车千多斤,车夫捎带搬运。

    陈冀生定的冰块不少,两人差不多得干一天,等马车走了,陈冀生将散落的冰块拢了一下,就着堆一下收到了空间里。

    一边等冰块,一边等轧钢厂的油桶,运冰的马车又来了两趟,轧钢厂的马车才姗姗来迟。

    没错,就是马车,轧钢厂运输队的马车,当然厂子里也有几辆汽车,但那是厂里宝贝,厂区里运废料、煤块,主力还是马车。

    跟运输队的马夫问了一下,上午还能来一趟,算算时间回厂差不多饭点,陈冀生跟车夫约定好了,送了一块摔碎的冰疙瘩路上解暑,才让他回去的。

    今天自行车让给了陈小宝,这大热天的,陈冀生可不想腿儿着回厂子吃饭,来回得一个多小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