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解决问题-《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1/3)页

    第167章  解决问题

    三人到了轧钢车间,陈冀生大体的看了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大概原因。

    为了轧制太拖拉的车桥,轧钢车间加长了滚轴传送带,同样的地面,一边是新的,一边是旧的。

    因为常年走钢材的缘故,旧的传送带有沉降,新的传送带高了五六公分,虽说调整了辊轮的高差。

    但传送带明显不是水平的,车桥本就不是精密部件,设备再差点,产成品有扭曲,也算是合情合理。

    将问题指给李工,李怀德找来车间主任一问,人家有专业名词叫做:辊耗。

    误差就是这么一步步出来的,经过冷却之后,车桥出现扭曲,在车间主任看来这很正常。

    用瓦斯喷灯或气焊吹一吹,直接上大锤顺直就成了,条件不行生上一堆煤火也能凑活。

    听着车间主任的解释,李工有些愣神,这跟他的思路完全不一样,他之前从材质上解决过这样的问题。

    如此粗暴的解决方式是不科学的,只是土办法而已,怎么能用在太拖拉的项目上呢?

    看李工的表现,陈冀生差不多也明白了,这位怕是正经的科班出身,不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工程师。

    高屋建瓴的东西会,因陋就简的手艺,怕是一点儿也没有。

    止住还要说话的李工,陈冀生找了李怀德,车间一块,还得老李出手,陈冀生也不想参与。

    调整车桥,还得现场看看情况,陈冀生又带着一群人,从轧钢车间到了隔离区。

    涉及到了保密区,警卫这边一点儿也没通融,无奈又联系了几个现在参与保密区项目的工人。

    四合院的俩大爷赫然在列,对于太拖拉项目,轧钢厂这边也算是精锐尽出。

    轧钢车间的车间副主任参与了项目,加上项目的一群人,又进了保密区。

    至于轧钢车间的主任、跟有经验的老工人,就等在了隔离区外,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算是后手。

    土法子其实许多人都会,但太拖拉的项目,太高大上了,即便有办法解决。

    在李工这样的科班工程师的注视下,是没多少人有勇气提出来的。

    这就是技术人员在技术上,吃的了细粮吃不了粗粮,但现在的条件不怎么允许。

    有了法子,工具也不缺,几个工人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顺直了陈冀生眼里七扭八歪的车桥。

    钢材退火跟承载力的问题,现在不是关键,起码顺直了以后,车桥的受力均匀一点儿。

    至于淬火,轧钢厂的生产线都不能保证淬火的一致性,就别问手工顺直的了,就这条件。

    “李工,这是你工作上的失误,有些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不要计较办法科学与否,你能说刚刚的顺直不科学吗?加热、整形,我看没有不科学的地方。

    技术没有高下之分,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才是咱们需要的好技术。

    厂部档案室里,有的是苏式的技术,咱们用不了,还不是废纸一堆?

    老李,这事儿你也抓一下,以后工人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厂里要奖励,就奖励猪肉跟大米,咱们实实在在的来。”

    陈冀生吩咐完二李,就站在原地等着他们的答复,这一幕可是看呆了俩大爷,张开的嘴都合不拢了。

    “陈干事,你说的不错,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才是好技术,我记住了,以后绝对不会出这样的问题了。”

    李工虽说还是不能接受一些土法子,但问题至少解决了,这位陈干事,做起事来也是干脆利落,是个不错的领头羊。

    “知道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