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收获之时-《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2/3)页
“陈处,顶吹转炉跟电炉是个什么说法?”
克虏伯的技术,虽说是二十年前的,但对钢铁工业而言,目前只是刚刚过了青年期的技术。
落后完全谈不上,可能在产能上跟不上时代,但技术上,即便不先进,也绝对不落后。
听陈处的意思,这是要引进的技术设备,如果是设备,那没办法。
如果只是技术,想必引进的也是落后、淘汰的技术,一线的技术,西方世界不会给你的。
“这个也有?”
陈冀生的话,对于陈处而言就是惊喜了,真有的话,那陈冀生这里的资料,就得再提高一下重视度了。
“电炉是多少吨的?”
对于钢铁业,陈处是一线的正管,技术资料掌握的不少,技术参数也是信手拈来。
电炉出现也五六十年了,那些吨八的小电炉,只能用作特殊钢的冶炼,意义不大。
“陈处,这资料翻译的项目,算是落户在了轧钢厂吧?”
有了陈处的急切态度,陈冀生这边也就有谱了,这是瞌睡来了有枕头,巧了!
“可以算是!”
知道要被敲竹杠,但陈处也没办法,但愿这竹杠敲得能狠一点儿,那样才有滋味。
“轧钢厂这边的改造,需要不少的钢材、资金,咱们虽说技术共享了,但技术也得拿东西换不是?
你回一机部问一下?我这边回去查查资料?”
克虏伯的资料,虽说老钟已经付了钱,但现在是归轧钢厂所有的,技术传播也是有成本的。
无偿支持,那只能成为钢铁业的冤大头,轧钢厂会被吃垮的。
市场经济也是经济,克虏伯资料的翻译项目,要出成果,陈冀生只是没想到这么顺利。
“好!我回去问,你回去查,咱们互不隐瞒好不好?”
没好气的应了一声,陈处看看老钟,见他也是无奈耸肩,只能自己划线了。
“那最好!二姐,咱们查资料去……”
说着陈冀生就准备带二姐、小妹回去,这事儿各家都要消化一下,不是一时三刻能决定的。
至于陈处说的互不隐瞒,那也是嘴上说说,各自的底线,谁也不会轻易的展露。
“冀生……”
陈冀生刚要走,老钟就跟了上来,神色有些复杂,这是要说事儿了。
“钟伯伯,资料的事儿也是没办法,在我这好过在别人那,再说了轧钢厂也算是正管。”
老钟要说的,陈冀生不问可知,无非资料不是要挟的手段而已。
“你都知道,那我也不细说了,这么做是犯忌讳的。”
老钟神色严肃的看着陈冀生,要挟不是不行,但吃相难看的要挟就不好了。
“是谁的忌讳?
钟伯伯,有些人找死你得拦一下,弄死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轧钢厂才是克虏伯资料的开枝散叶的地方,现在只有钢铁业的资料。
那些东西有多少,你们应该查过,至少一两吨,不好运输的。”
一边走一边说着底线,有人眼红,那是肯定的,但手段要搞清楚。
正经的官场缠斗,陈冀生不怕,耍个无赖谁也奈何不了,就怕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
硬抢,陈冀生弄太拖拉回来的时候就遇到过,再来一次,他就没那么客气了。
“好,资料最好存在保密区,我可以加强警卫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