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成果-《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3/3)页

    晨跑有助于加强脑部的供血,一个三公里的晨跑下来,虽说三女累的气喘吁吁,但脑子清醒多了。

    一起住在技术室的老邱跟安总工也醒了,正在谈论着什么,见陈冀生四人满身是汗。

    老邱又匆匆的来去一趟,给了陈冀生一大摞石钢的澡票,还说了换洗的衣服石钢上午就给配发。

    当天上午,石钢的双炉改造,就步入了正轨,首先确定了转炉的位置,之后就是氧枪支架的改造。

    氧枪、管道、支架,石钢这边都有充足的备货,上午一边搞支架,一边拆旧的侧吹炉。

    下午就可以上新的转炉炉体了,之后就是对机械零碎的改装,正好等着耐火砖的烧制。

    在这个过程中,石钢的一号炉,也在准备停产,停一座侧吹炉,也正好赶上了节奏。

    三天之后,石钢的第二台自造顶吹转炉,就开始砌筑炉体了。

    看着一脸激动的安总工跟老邱,陈冀生也是心潮澎湃。

    只要炉体成了,差不多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十天时间出成果,这速度绝对是世界第一。

    这样的神速,全靠老邱跟安总工的未雨绸缪。

    如果没有截留的一个半炉体,如果没有氧枪、管道的充足备货。

    一点点的筹备,加上转炉外壳的浇铸、焊接,没三个月是看不到成果的。

    而克虏伯技术跟美敌技术的共同点,也是造就这种急速的关键。

    不然光一个风险的论证,就要旷日持久。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石钢一家说了算,一机部跟安总工,都请了不少四九城的钢铁专家过来。

    石钢的双炉改造是大事,专家们来了之后,许多都没有再回去,而是跟陈冀生他们一样,住在了石钢。

    只是待遇没有陈冀生他们高级,被安排在了招待所,想要住在车间附近,门儿也没有。

    第七天,公文上算是新造的,石钢二号顶吹转炉。

    开始了最后的吊装,只要转炉吊装完成,改造也就到了尾声。

    时间短促,陈冀生有些不放心,拒绝了老邱跟安总工第二天试炉的想法。

    三人争执了好一通,陈冀生也做出了让步,将三天的复查时间,缩短了一天,变成两天。

    这两天的时间,石钢的技术员,除了要一遍遍的检查新的转炉,还得把锈迹斑斑的转炉打磨出来。

    听到陈冀生的这个说法,老邱跟安总工,都竖了大拇指,这个不应该遗漏的。

    九天技术改造,一天试产,一共十天的时间出成果,跟放卫星也差不多了。

    搞定了老邱跟安总工,陈冀生又找来陈处,这就是邀功的时候了。

    “陈组长,转炉试车,还是不要请领导了,很危险的。”

    新转炉试车,这个陈处是不敢请领导的,万一出了意外,好事儿变坏事儿,也不是没可能的。

    “请是一定要请的,成功了咱们一起庆功,失败了领导们正好鼓励一下工人。

    你去部里请示吧……”

    石钢的新转炉,也不是照本宣科,与四十吨的炉容量相比,陈冀生跟安总工的想法一样。

    稍微加厚一下炉体,将四十吨,控制在了三十五吨上下,头一个炉,容量还不是关键。

    关键的是安全、可靠。

    第一炉砸在了手里,影响的可不是一个石钢,而是整个克虏伯的资料项目。

    别看只是少了五吨的炉容量,炉体厚度却是译本资料上的一点五倍,只要第一炉开炉顺利。

    第二炉再做改进也不迟,与陈冀生放眼安全不同,安总工盯着的是出炉时间。

    石钢改进的顶吹转炉,三十分钟左右一炉,克虏伯的资料上是十八到二十三分钟。

    只要第一炉能控制在二十分钟,那时间上的增效,就非常可观了。

    每天总炉数是跟钢产量直接挂钩的,一下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长,也算是了不得的创举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