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筹谋(下)-《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3/3)页

    这些事儿,漏了一件,就足够他吃上几梭子枪子儿了。

    “老陈,就没有正经的法子了?”

    说完之后,孟晨光自己想了一下,确实这些办法,都是最立竿见影的,只是影响实在太坏。

    “你那边是急茬,堂堂正正的招数不好使。

    想要快速的稳定,这些招也是必须要用的。

    怎么用你自己把握一下。

    接下来的重建,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毒招,还有很多,但陈冀生起个头也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靠孟晨光他们举一反三了。

    一旦用了毒招,几百上千子弟。

    各种狠毒招儿,必然会层出不穷的,用不着陈冀生操心。

    不破不立,破立是相辅相成的,后续的重建,才是真正体现能力的地方。

    “重建?”

    这是孟晨光没想到的问题,疑问也就随之而来。

    “不重建,你打算怎么去的怎么回来吗?”

    陈冀生的反问,让孟晨光几个再次陷入了沉思。

    去的时候光想着建功立业了,重建,他们几个的心里没有一点眉目。

    “老陈,说说你的看法?”

    有明白人在,孟晨光索性不费脑子了,有些好奇的看向了陈三虎子。

    打仗,许多人都可以,但重建,方方面面的要求可就高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

    刚刚大略的想了一下,孟晨光这边是一点儿头绪也没有。

    “首先是土地,收归公有是不成的。

    未来的那边,上层的人员,难免会有各方的势力存在。

    土地跟粮食是一国的命脉,也是将来咱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让霍生过去,就是要控制所有的土地。

    至于说手段,我的建议是不钱。

    或者少一点钱,贿赂一下军方的高层。

    将乡下的土地,直接以法令的形式。

    全部转到霍生等人的名下。

    土地的所有者,最好还是港城那边的商家。”

    “就这个?”

    听陈三虎子也就说了土地,孟晨光多少有些不屑,这个他也会。

    “只是开始,以后只要土著不听话,就用粮食收拾他们。

    土地建成大面积的种植园,以种植园为核心,发展农产加工。

    城市凋敝、人口不足,可以移民过去。

    习俗、气候上的影响小一些,人员去了也能很快的适应。

    一些国内没有的产业,受国际封锁的产业,也要借助国际资本,一项项的上马。

    土地白给,税收优惠,这些别的国家有成例,照抄一下就好。

    岛国那边的经济体要注意,不要让他们参与过深。

    理由也简单,二战的血债,以这个理由驱逐他们的大经济体。

    一些岛国财阀尤其要注意,他们惯会使用经政两条路线。”

    听完陈三虎子的话,孟晨光这次真是服了,不服不成,想的比家里老爷子们都长远的多。

    这些手段,初听之后,孟晨光就知道是可以用的,而且作用很大。

    至于怎么用,他不怎么清楚,但底下有人清楚就好。

    孟晨光跟陈冀生差不多,做的都是大面上的谋划,具体实施,需要具体的人手。

    涉及到了细节问题,比说孟晨光说不清楚,就是陈冀生一样也说不清楚。

    出了问题他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但具体到细节的实施,就需要专业的人才了。

    这跟陈冀生在港城一样,只有资本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港城六大佬那样的人才,想要玩地产集团,想要玩转港城,那也是想多了。

    在脑中大概转了几圈,没有遗漏之后,孟晨光才点点头,算是认可了陈冀生的谋划。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