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平炉试车-《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2/3)页
“你特么也是个狠人儿呐!
试车成功之后,立马联系东北那边,争取一个月之内,十炉同上。”
老邱他们狠,陈冀生更狠,之前他就跟安总工沟通过。
跟石钢差不多的路子,以原有的设备管道,在东北的钢厂,建造猴版的平炉。
目前特钢产量是个瓶颈,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这个瓶颈。
无非大多钢厂,都需要重新改造或是建新厂。
陈冀生灵机一动,就选了浪费比较大的办法。
直接大批的上平炉,是最立竿见影的做法。
但浪费也不小,十座平炉,或许几年之内就会废弃。
但与经济利益、发展利益相比,这个浪费很值。
如果能带动钢铁连同下游产业,平稳的渡过风雨,浪费增加十倍,也算是大赚了。
而今,石钢的平炉试车,也就成了关键,只要成功。
老人家给予首肯,十座平炉上马,加上转炉增加的产量。
陈冀生有六成以上的把握,上层会持续的关注钢铁行业。
发展与稳定是并行的,有了这些关注,钢铁业即便混乱,也会推迟上几年的。
几年时间的推迟,新上马的转炉、平炉,以及下游产业。
自然会交上一张让高层满意的答卷,有了满意的答卷。
钢铁业的平稳,或许就能够持续。
加上石钢跟鞍钢的纠察队,成算或许还能多上几成的。
“你特么更狠!
十座?
咱们没人!”
诧异的看了一眼陈冀生,老邱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
对于技术,他一点也不想藏私,可现实摆在面前。
即便利用原有的管道,十座平炉,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筹建。
“我跟安总工交流过,跟咱们一样,十座同时上马。
基建让各大钢厂自己来,咱们只做技术指导。
当然,钱该要多少还是要多少。
想占便宜的,让他们滚蛋!”
陈冀生的说法,让老邱血红的双眼一亮。
一个石钢,自然没能力同时上马十座平炉。
但跟石钢一样的干法,肯定是可以的。
“那边的钢厂会有意见的。”
不出力就拿钱,这是不符合潮流的,老邱想了一下,嘴上有些为难。
“技术在咱们手里,有意见就等着。
全国那么多的钢厂,等给钱的忙完,再说他们的事儿。
老邱,这次平炉成了,建新厂是不是可以进入议程了。”
听陈冀生说完,老邱的双眼瞪的更大了。
这一大步又一大步的,步步都踏在了他的心坎上。
“一机部早先也有这么个说法。
陈组长,你说选哪合适?”
厂区规模限制了产量,设备陈旧也限制了产量。
现在有了克虏伯的技术,老邱对于未来的新厂也是充满了憧憬的。
“津门曹甸!”
陈冀生说出了以后石钢的位置。
一步领先四十年,石钢这边节省的资金,足够建造上百座平炉了。
“津门?是不是远了点?”
想着撇家舍业,老邱皱起了眉头,在四九城周边不好吗?
“交通不合适。
津门那边东有海港,北有铁路,对于石钢的长足发展,有先天的优势。
甚至咱们钢厂,可以有自己的港口。”
陈冀生的回答,让老邱脸色一喜,这个也说在了他的心坎上。
至于陈冀生这边就有些无奈了,说环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