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孤家寡人-《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3/3)页
安全应该是有保障的。
“如果可能,就在港城多待一段时间。
孩子生在那边也成。”
看了一眼大姐大,陈冀生说了一个大姐大不怎么好接受的问题。
去港城,大姐大是有正式身份的。
作为联络员,只要让弗勒那边拖延一下。
在那边待个一年半载的不是问题。
“这不行!
好,看看再说吧……”
拒绝之后,大姐大想了一下,又有了缓步。
这边陈冀生跟大姐大定好了调子。
顾雷的出发时间也就到了。
跟陈冀生想的一样,大姐大是跟孟晨光他们一起去的港城。
孟晨光他们从港城走,身份上面一定会有遮掩。
有上面的遮掩,陈冀生这边也没有画蛇添足。
再找弗勒在港城做遮掩。
虽说有弗勒的把柄。
但许多事儿是不能让他接触的,比如爪哇。
大姐大赴港涉密,也就没了送人一说。
她跟顾霆是被浅色中山装傍晚接走的。
从规格上看,情报的重要程度是不低的。
送走了大姐大,在院里抽了根烟。
陈冀生正想出去转一下,却被二姐叫到了屋里。
“一舟姐不在,你别有的没的胡来。”
看着面前的弟弟,陈宝红拿不出多少做姐姐的气势。
跟顾一舟比,她像妹妹多过像姐姐。
但有些事儿,也不能不劝一下。
“知道了。
工作的事儿,有眉目了没有?
没有就先在石钢挂着。”
应了二姐一句。
陈冀生也问起了她工作的选择。
最好还是去港城,可她不答应,陈冀生也没办法。
“去科院做研究行不行?”
想着剪刀差,陈宝红这两天也问过一些导师。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许多学者都有研究。
她也大致的看过那些研究结论,大部分都没有弟弟几句话说的清楚。
许多学者说的都是表象,而弟弟却说的一针见血。
这些天被资料翻译困住了,不然陈宝红还是要深究的。
经济课题,也是很有趣味的。
听着二姐又给了自己一个难题。
科研,这段时间是没有合适土壤的。
科院那边还不如西北呢。
“先挂石钢吧。
年后你再决定。”
无奈一笑之后,陈冀生给了二姐答复。
被二姐搅了一下,陈冀生也就不打算出门了。
这段时间,适应了有大姐大在身边。
人一走,陈冀生多少有些不适应。
想看下书,根本看不下去。
听了一会儿收音机,抑扬顿挫的京剧倒是不错。
以前陈冀生没怎么关注过京剧。
从半截进场,也没听明白是什么戏,只是觉得腔调不错。
一边听着戏,陈冀生一边捋着最近的事情。
大动作只能在石钢跟轧钢厂,机床厂那边,克虏伯有资料,但翻译是个问题。
二姐一个人,翻译石钢的一些技术资料还可以。
但机床的资料,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二姐整理过一份车床的资料,厚度跟词典差不多。
而且里面涉及的技术参数,二姐这边也很不熟悉。
想要翻译机床的资料,还得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忙。
但二姐也说了,机床的资料,除了具体的参数,难度并不大。
因为许多机床的原理相近,只要把握好具体参数。
机床厂那边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机床厂,陈冀生这边现在只能等待。
这也是个需要时间投入的产业,吃透技术的时间,不比轧钢厂那边快多少的。
机床厂只能作为石钢跟轧钢厂的辅助,短期出成果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