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极简设计-《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3/3)页

    “这盘买卖咱们不让部里知道。

    石钢跟轧钢厂私底下做了成不成?

    石钢的料场,下面的煤场、矿场,就差这样的小柴油车。

    不用经过部里,凭咱老邱的关系,一年销个万八千的,不在话下。”

    与轧钢厂的领导比,老邱才是真正的实干家。

    陈冀生大体一说,老邱就知道了用途。

    相比于人力、畜力,机械动力不仅省钱,而且效率更高。

    老邱一下就切中了陈冀生设计中的关键点,便宜。

    畜力,是需要人手配合的,料场现在用的都是马车,汽车多半时候都是摆设。

    双马不过一车两千斤左右,手扶车老邱是见过的,三四千斤不在话下。

    这俩看着差不多,但效率不一样的。

    畜力会累,但柴油机不会累。

    同样的人力成本前提下,显然机械的效率更高。

    现在许多煤场的作业面转运,基本靠的是人力。

    有了小型的机械运力,产量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这是一个互相关联的圈子,老邱闻弦歌而知雅意。

    一下就瞄上了这盘买卖。

    “滚蛋!

    你特么净想好事儿了。

    部里追究下来,你特么担着啊?”

    老邱的想法,无非是跟厂矿企业换取原料。

    按着老邱的想法,他这边是好了。

    可轧钢厂就要倒霉了。

    这么大宗的计划外,足以影响计划调配。

    部里追究下来,不当回事儿,那也是不可能的。

    陈冀生这个倡导者,最后必然要吃瓜落的。

    “我就这么一说,咱们还是以造福农民兄弟为主的。

    我说陈组长,上报的时候,可千万悠着点。

    下面的关系户多,你往上面报的多了,咱们吃个屁啊?”

    涉及到了石钢的原料配给,老邱的无耻嘴脸,也表露无疑。

    老邱的说法倒是给了陈冀生提醒。

    顺手拿起纸笔,就画了一个之后工地上的斗车。

    大概的线条勾勒出来,递给老邱,让他看一下。

    “要不说您是能个呢!

    这不正是咱们厂里需要的送料车吗?

    这玩意儿,换上拖拉机的轮胎,矿场的巷道里也正合适。”

    猴版的送料车,陈冀生还真见过,一台195柴油机,连上翻转装置,人就坐在柴油机旁边或是上边。

    这个对李工那边来说,也是没什么难度的。

    现在对轧钢厂而言,唯一的难度就是轮胎了。

    橡胶也是紧缺的物资,但爪哇那边有的。

    霍生那边跟东南亚也是交流密切。

    操作一下,做上几笔大买卖,以后几年的量,都能弄出来。

    而且从爪哇那边动作,还不了多少外汇。

    只是目前联络上,多少有点问题。

    “咱们大致谈好,等过两天出了样机,再找陈处谈一谈。”

    一机部同样是跨不过去的坎,撇开陈处一时,没多大问题。

    但部里知道了,肯定会上火的,追究下来就不好担待。

    所以陈处这边是必须要通知的。

    “陈组长,您高低有谱,千万别跟部里实话实说。

    如今那个行业不缺物资?

    您这边说了实话,部里还不知道能乐成啥样呢?”

    听着老邱的叮嘱,陈冀生笑的无奈,物资紧缺。

    这其实还是缺在了产业上。

    目前一个鞍钢,比之后世的五小,强不了多少。

    要是领导们能知道将来冀省的钢产量,只怕做梦也会笑醒。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