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投资集团(中)-《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2/3)页

    作为地产集团的掌舵人,霍生这边的把控很严格。

    许多地产集团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地产集团的存在。

    如今的地产集团,是以六大佬原本的一些地产公司为架构设立起来的。

    霍家的地产公司也转到了何生的名下,如今的霍生,更像是受雇于其他豪门的职业经理人。

    保密是首要的选择,对于人员的选择,霍生这边也有自己的看法。

    再提一下港大的工商科,也是意有所指的,如果陈冀生没有谋划,霍生这边是有接续的。

    “霍生的问题不错。

    人员的培养,是各大集团的重中之重。

    如何能让培养出来的人才为我所用,诸位应该是有经验的。

    咱们的老祖宗,也有这方面的经验。

    纯孝、坚忍,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兄弟姐妹多,这是许多票号选人的标准。

    咱们的工商科不妨照此办理,给屋住、给钱,赡养他们的父母,借此签十年以上的合同。

    二十年以上的工龄,给予身股或是屋子的产权。

    这些都要详细的写在合同之内,一旦违反了咱们得合同,塌天不至于,破家还是要的。”

    圈养人才,或许听上去很残酷,但陈冀生在港城铺的摊子太大。

    没有严苛的人才管理制度,单靠资本的选拔模式,短期很难维持几大集团的稳定。

    除了稳定集团之外,上万或是十几万人的用人规模,涉及到的家庭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港城跟四九城那边差不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少。

    相较于国内,港城的生存环境更好一些,三五个七八个孩子的家庭,也占了绝大的数量。

    人多就是力量的象征,免费的住处、赡养老人,这点销,对于几大集团而言,寥寥无几。

    而且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茬茬的死忠培养起来,几大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也是超强的。

    几大集团有了这样的基石,想要撼动,也是不太可能的。

    在港大设立的工商科,也不需要培养什么顶级的人才。

    主要还是培养中低层的领导架构,有了死忠的架构,内部倾轧造成的损耗,也会降到最低的。

    “陈生的想法果然是超绝的。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法,不管做什么行业,都是大事可期的。”

    家生子一般的培养方式,加上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后续儿女的牵扯。

    这些进了港大工商科的人,一辈子或者几代人都要为地产集团服务。

    这样的模式,董生是听过也是见过的。

    新学校、老法子的结合,也给众大佬开启了新的思路。

    自清末西学东渐,老祖宗的东西不得人心,现在看来还是有失偏颇的。

    资本与老祖宗传下来的用人之法相结合,集团职员的忠诚度,也将是空前的。

    “陈生,这样培养人才,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有赞成的,就有反对的,提出反对意见的是胡生。

    给职员免费的屋子,胡生是不反对的,但赡养父母的费可不是小数。

    这样的费,足以聘用一两个职员了。

    不论是地产集团还是投资集团,都是用人颇多的产业。

    这样的职员一旦上千,耗费的薪资也将是巨额的。

    “西方有测试智商的方法,老祖宗也有观人之法。

    十四五岁到十八岁的区间,选遍了港城能有多少合格的家庭呢?

    胡生,十年之后,你就会知道这笔费用到底值不值。”

    对于人才的培养,陈冀生的态度是坚定的,即便六大佬不支持,他独自也要做下去的。

    现在除了一个胡生,其他四位大佬都持支持的态度。

    陈冀生也就没有细说人才培养的优势,算是强行通过了这个谋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