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资本回归-《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3/3)页

    算了一下原料的产量,至少需要三到五个厂子,才能消化三成左右的原料。

    这也是论证之后的结果,狮子大开口,两边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三到五个厂子?

    资金量大概多大?”

    这些细节,陈冀生一样是不清楚的。

    现在的工厂,可都是国营大厂,一个厂子的设备,大大小小几千台,费用就有些超出预期了。

    “三千到五千万美刀,厂房那边负责。

    产成品按照实际成本价出货。

    霍生定的是五年,那边给了十年的期限。

    给机械厂那边,加了一成的利润。”

    说起投入,方姐这边也是有些咋舌的。

    三千万美刀,如果霍生这边投入地产行业,五年时间,一年翻一倍,应该是可以的。

    陈生跟霍生,谋划的显然是有些赔本的买卖。

    “给机械厂下订单好了。

    至于原料价格,还是要提一提的。

    这些等胡生回来再说。”

    听了方姐的解释,陈冀生略微的算了一下。

    明面上芳妮集团是吃亏的,但只要打开了岛国销路。

    这些投入,也就是一两年的利润。

    这是不包括欧美市场的,一旦借机打开欧美市场的丝织原料供应。

    那利润就可观了,即便是织造好的原料,在陈冀生看来也是白菜价。

    增加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不要太轻松。

    算算目前需要的投资,远赴重洋的胡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节点。

    国内的这笔投入,需要跟霍生商议一下的,资金量太大,反向影响了芳妮集团的股权。

    陈冀生跟方姐、霍生,也是要在商言商的。

    白给白送,只为丝茶的发展,那也是不符合规律的。

    无利可图的扶持,只能是鸡飞蛋打的结果。

    方姐看不到丝茶生意的未来,陈冀生是可以看到的。

    至少十五年左右的独家霸盘生意,只要芳妮集团打好了基础。

    丝茶产业的龙头位置,可以保持始终的。

    现在的这点投入,跟之后的回报相比,一点不比地产集团差的。

    “如果顺利,今晚胡生就会回来。

    如果飞机延误,就要等后天了。”

    看了一下时间,方姐也给出了资本回归的时刻表。

    如今的大洋彼岸,胡生那边已经撤出了战场。

    鬼佬的银行家们,借着前期的优势,依旧不依不饶。

    这是个不错的窗口期,胡生在那边设下圈套之后,借着混乱回来。

    至于圈套盈利与否,就属于运气的范畴了。

    至于陈冀生的二姐,如今已经与仙童等企业牵上了线。

    集成电路属于新兴的不怎么成熟的产业,正是需要冤大头的时候。

    如今的二姐,即将成为产业资本之一,金融资本是不敢加害的。

    不提胡生那边最后下的圈套,虽说没有明确的盈利报表。

    但胡生跟鬼佬的一众银行家,硬砸硬打的土匪行径,短时间之内两三倍的盈利还是有的。

    经过这次之后,华尔街那边必然会改变一些游戏规则的,以后过去硬抢的机会可就不多了。

    只是不知道胡生这边,能带回多少资金,能跟本金一样多,就足以在港城全面铺开了。

    因此,对于胡生的资本回归,陈冀生这边也是充满期待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