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产业中心-《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2/3)页
坐在小巴里,陈冀生手指海岸方向,在沿山的一带,虚画了一个圈子。
二姐是理想家,在这样依山傍海的环境工作研究,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打仗,容易被登陆突袭。”
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冬季,虽说穿的是夹克衫,但老杨还是将双手的手指揣进了袖口,样子多少有些搞笑。
厂址的选择,老杨毫无经验可谈,但他参加过北边的战争。
当年,最担心的就是被登陆断后,面对小陈的问题。
老杨这边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无非是个参考建议而已。
听到登陆两个字,陈冀生想到的倒不是打仗,而是台风。
电子产业与水犯冲,沿海、沿河好像不是什么很好的选择。
“漪清,地产集团建楼,有考虑过港城的台风吗?”
风灾算是港城为数不多的自然灾害,虽说做的是霸盘买卖。
但口碑,地产集团还是要的。
对四大洋行,对港城大佬,陈冀生的獠牙锋利。
但基层不同,七大佬以后的话语权,相当一部分来自基层。
无论是提高薪资,还是现在考虑到的台风,人治手段七大佬的财团必须要有。
跟普通的港城大佬专门为了赚钱不同,陈冀生对七大佬财团的要求更高一些。
港城只是立足之地,七大佬的财团,以后要以此为基础,远远的跳出去。
岛国、大洋彼岸、欧陆,发展起来的七大佬财团,都要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未来崛起的外围力量,根基不稳,很难走的长远。
“陈生,具体的设计方案,我不是很清楚,回头我去地产集团查阅一下?”
张漪清被问住,也是为数不多的,看了一眼表情严肃的贴身秘书,陈冀生一笑。
“不要有压力,你要做的是抓总。
不要去查阅资料了,直接告诉霍生就好。
地产集团的屋子,质量不仅要是港城最好,也要是世界最好。
大多数屋子的产权都要握在集团手里的。
我这边的要求很简单。
只要是集团出品,每一座屋子都要按照百年建筑的标准来建造。
另外告诉霍生,只要是我们的集团公司,员工的薪水必须是港城顶格的。”
涉及到了七大佬未来的基础,陈冀生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直接给了张漪清要求。
这些虽说会增加地产集团的成本,但陈冀生说的不错。
未来几十年大多数建筑的产权,地产集团都会牢牢的握在手里。
提高建筑质量,也是符合地产集团利益的。
至于将集团员工的薪水提到顶格,也是变相的竞争手段。
没资本、没实力,一个薪资标准,地产集团就能将绝大多数的竞争者,挤在圈子外面。
“不要去人工河沿岸了,直接去纽扣厂附近,看看有没有大的地块。”
见张漪清做完记录,陈冀生这才开口。
既然与水犯冲,那就找有山的地方。
这段时间经常在沙田附近来往,陈冀生这边已经有了大致的范围。
给娄家弄的仓储中心附近,有一片不小的空地。
背靠沙田,前出金山口就是荃湾。
厂区在山里,过了山口就是繁华地带。
那边的位置,比吐露港一带距离繁华近一些,算是比较适合科研人员的。
沿着纽扣厂,陈冀生一一看了地产集团手里的地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