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进展顺利(上)-《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2/3)页
带着故意,也带着不在乎,略过二姐说的钱一节,陈冀生将面前的纸张递给了二姐。
在电子产业园,建一个生产手电筒的厂子,二姐当初是不同意的。
手电筒,虽说勉强算是电器,但与高大上的电子产业园,还是有些格格不入的。
建造手电筒的厂子,是陈冀生这边拍板定的,虽说不情愿,陈宝红面对金主,也只能暂时的低头。
扫了一眼弟弟推来的图纸,陈宝红看也不看,继续纠结钱的事儿。
“稍微耽误修改,就是几千港纸的费。
冀生,你知道几千港纸,是几个家庭的口粮吗?”
最近围着工地转,加上方姐传授了一些东西。
对于港城的底层,陈宝红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平均薪资一百港纸左右,底层的女工,也就几十港纸,勉强可以维生。
几千港纸,对于底层女工的家庭,可能就是几年,或是十几年的生活费。
以前在四九城,的都是家里的钱,而且四九城的消费水平实在是不高。
没票有钱,能买到的东西委实也不多,以陈家父母一年三千左右的工资来说。
钱很多时候是不完的。
所以陈宝红对于钱的概念,真是不怎么清楚。
斤斤计较,每一分钱都在刀刃上,是她从没有经历过的。
因为陈家小姐对陈生有误解,方姐这边近期的着力点,都在陈生对于底层女工生活的改变上。
港城底层的恶劣生存环境,也被完完全全的展现在了陈宝红的面前。
茶厂的女工,算是条件不错的,纽扣厂也好一些,毕竟都是精选过的女工。
但制衣厂这边的女工,经历可就悲惨了。
在厂区听听情况,下去做个家访,陈宝红也被港城底层的生活所震撼。
与四九城的普通人相比,港城的普通人,生存环境无疑是更为恶劣的。
十多岁的力工、洗衣工、站街女,陈宝红最近见了不少。
草屋、柴棚、屋寮,她也看过不少。
狮子山下前年大火的痕迹依旧在,可底层的寮屋依然遍地都是。
看着许多跟自己姐妹差不多的女工,在寮屋之中挣扎求存。
也确实促使陈宝红的价值观,做出了很大的改变。
“当然知道,但是,节省、节约改变不了任何家庭的现状。
发展产业才可以带动他们改变的,你看我画的手电筒的图纸。
这东西看着简单,但不一样的设计,可以针对不一样的市场。
这是咱们见过的直筒手电,这是头灯,这是挂在肩膀上的。
这种挂在肩膀上的,用塑料材质的,做好了防水,可以销给安南的美敌。
一个十美刀,咱们可以获利九美刀以上。
十年之内,那边至少需要百万的数量。
但怎么破开美敌的市场呢?”
二姐价值观的改变,让陈冀生赞许的点了下头。
但她的想法是改变不了港城现状的,而实业是可以的。
说着陈冀生拿出了自己的设计图,给二姐展示。
股市捞钱,比印刷都快,但大多数实业的吸金能力就很一般了。
比如陈冀生照着仓库里的手电,画出来的军用手电。
单件的利润不低,但需求量也就百八万,实际利润有限的很。
而且港城的物资,想要进入军方的通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才是陈冀生希望二姐,去仔细思考的方向。
“我不知道。”
白了弟弟一眼,陈宝红也知道自己的短处,销售她是做不来的。
弟弟有此一问,肯定是成竹在胸,不过是在借着手电筒点拨自己而已。
“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找大洋彼岸的老山姆就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