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都安静,都安静……” 喊完人的村长回到了村口,向着在低声说话的众人,敲了敲手中铜锣,让所有人保持安静。 等村民们安静下来,看向村长的时候,就见村长带着几个人,站在了大槐树下的磨盘上。 领头是一名管家打扮的中年男子,在其身后,是几名穿着军衣的士兵。 村民们心中一沉,一些人心里开始怀疑,这些人来恐怕真的是征发徭役的了。 “张大人,人都到齐了。” 等众人安静下来,村长一脸谄媚向管家行了一礼。 “有劳柳村长了。” 管家男子笑着拱了拱手,面向所有村民高声道:“各位乡民,本人姓张名安,乃是越王府的管事。” “本次来到贵村,并非是代表朝廷征徭役,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听到不是征徭役的,村民们暗暗的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征徭役,其他的都可以商量。 “是这样的。” 张安轻咳,向着金陵方向拱了拱手。 “我家越王殿下,奉陛下旨意要组建工匠营,然手上人员不足,所以就让某到各村,招聘愿意入工匠营干活的人。” “什么,去当工匠!” 张安话刚开了个头,下方就想起了一阵阵惊呼。 大明可是实行户籍制度,当兵就入军户籍,工匠就进入工匠籍。 这个户籍一旦定下来,不但要跟随着本人一生,子子孙孙后代都无法改变。 对于大明的百姓而言,工匠可不是什么好户籍。 民户有田地,只要不碰上灾年,勤恳耕种,缴纳田赋之后,还能剩下不少粮食,家里要是再节俭一点,过上有饭吃的日子没问题。 然而工匠籍就不一样,他们没有田地,全靠手艺吃饭。 经济食物来源,全部是靠朝廷补发。 上面官员要是心好一点,还能让你吃上一口饭。 要是碰到那种黑心喝血的官员,你不但没吃没喝,还要完成朝廷下发的任务。 要是朝廷有什么大工程,工匠绝对是第一批征收的人。 比如说修皇陵。 老百姓到那徭役时间,可以直接返乡。 而工匠们却没有这个机会,要一直苦逼的干下去,甚至到最后为了保密,封禁陵墓中都有可能。 甚至在明初一段时间,工匠没赶往做工地点,路上的盘缠花销还要自己承担。 吃不饱穿不暖,干最苦的活,而且还有生命危险,不是逼不得已,普通百姓绝对不会转到工匠户籍。 也正因为种种原因,工匠的地位,甚至比排在最后的商人还低。 没办法,商人虽然地位低下,但人家有钱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