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投稿!-《日娱之我全都要》


    第(1/3)页

    江口裕二一大早来到报社,坐在编辑部的办公桌边。

    年过五十的他戴上老花眼镜。

    作为业内知名文学家和批评家,他的工作是阅读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

    所在《文艺春秋》是比较商业化的杂志。

    当初江口裕二选择来这里,在小圈子引起不小震动,因为诗歌写作是小圈子文化。

    基本都是在同人杂志上刊登,没有稿费。

    诗人和作家认为写作赚钱是件羞耻的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江口裕二也是这样认为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听到‘金钱才是人的最大驱动力’这样的话,认识到固步自封是行不通的。

    诗歌没落,很大一部分愿意就是圈子的封闭性。

    江口裕二想借助着商业杂志推广诗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

    他的远见不被理解,在文学圈,甚至有人偷偷打上叛徒之名。

    幸亏早年的出色创作积累足够威望,那些人还不敢太放肆。

    话说回来,投稿的信件都被助手拆开,摆放在桌前。

    轻抿一口乌龙茶,他阅读第一封信件。

    几分钟后,江口裕二略显无奈放下手,他想到好友曾经的告诫。

    “不是因为我们才导致小圈子文化,是小圈子文化导致我们。”

    言下之意,因为作家纯粹依靠天赋。

    第一封信的内容是一篇诗歌,毫无章法,也不具备美感。

    尽管如此,江口裕二回信还是小心翼翼。

    作为一名编辑,他知道很多刚尝试的年轻人心比天高。

    因为创作无法具现化看到成绩和好坏。

    很多人把一时冲动认为是天赋的表现,第一篇作品就嚷嚷着震动文坛。

    要是评价写的不如意,反而会认为你徒有虚名,没有眼光,甚至说你刻意打压。

    编辑部每个月都能收到威胁的信件。

    因为评价写的认真,效率很慢,等到江口裕二拿起一封叫宗昌作家的俳句时,已经快要中午。

    疲惫的他没有立马阅读,摘掉眼镜,捏了捏鼻梁。

    “俳句啊。”

    他感叹一声,现在非常少见。

    已经没有谁完全是以俳句诗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

    不知不觉,俳句已经离得人们很远,仿佛是上个时代的事情。

    江口裕二饶有兴致戴上眼镜,目光凝聚在纸上。

    他有轻微的强逼症,会默读纸上内容,有时会说出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