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些人确实不怕事,但是不得不考虑到自己的家人和家族命运。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更何况这些大臣又不是圣人。 刘公公看着南谨言,轻轻地说:“皇上,现在总算是拨云近日了,您也可以好好休息日番。等到天亮以后还要上朝呢!” “没事现在朕精神饱满,从来没有这样充满活力过。现在正就在想,王爷拿到懿旨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 “王爷肯定有些吃惊,并且非常不服,但是却没有办法。” “朕还是有点担心,万一他要是抗旨的话怎么办?”南谨言有些焦急地说。 刘公公冷哼一声,“王爷深信多疑,一直以来都怀疑太后被皇上挟持或是怀疑太后病重缠身。之前的种种试探,他已经相信太后就在后宫里,现在有了这样的一道懿旨,他绝对不敢停留,毕竟这是大罪,有了这道懿旨,那些也能够看清楚形式,绝对不会再执迷不悟。” “有些大臣背叛,正跟王爷站在一边,这种情况下会不会狗急跳墙呀?” “应该不至于吧!他们虽然对不起皇上,但是这些事情都是暗中进行的。没有什么证据皇上不会对付他们,更何况他们害怕的是太后而不是皇上。” 刘公公说的是事实,可是这些话在南谨言听了却有些刺耳,这些大臣害怕的是太后,而不是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只把太后放在眼里,而自己这个皇帝,这个皇帝没有什么威慑力。 其实这个道理他之前就懂,这一直也是心里的一块病。现在这样的话,从刘公公的口中说出来,更让他觉得很讽刺。 那个时候大臣以太后为核心,把他这个小皇帝晾在一边,任何决定都由太后来做自己,偶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都不会被采纳。 在朝廷上,自己虽然坐在轮椅上,可是只能听着太后和众位大臣议论着,对于皇上来说是一种耻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