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倒数第二个节目,就要用唱功最好的演员,能够压住场子,所以叫做压轴演出!” “梅兰芳的倒三,谭鑫培的压轴,杨小楼的大轴,可想而知,这出戏,当时吸引了多少名流,下面的戏迷们期待值有多高!” “而那个时候,梅兰芳先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开始爆红了,当天梅先生已经有了四场演出,但是等到倒数第四位演完了之后,梅先生还没有来!” “本来按理来说,梅先生就是个小辈,就算是他不来,有谭鑫培和杨小楼两位京剧宗师在场,也没有问题!” “但是,当时的梅先生真的是太火了,下面的戏迷们都是高喊着梅先生的名字,这就让后台的谭鑫培和杨小楼二人心中感觉到了不爽!” “戏班管事的也不敢怠慢,一边安抚着台下的戏迷们,一边快马加鞭的将还没有卸妆的梅兰芳请到了现场!” “在梅先生上台表演的时候,谭鑫培先生就背着手站在侧幕那里,听了一会就扔下了一句话,“这也没什么啊”!” 下面的学生们也都是人精,听到这话,都是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林牧也是微微一笑,说道,“其实,如果你们知道他们两人的年龄差距,就不会有这种奇怪的表情了,谭鑫培先生当年六十五岁,而梅兰芳先生只有十九岁!” 听到这里,下面的众位师生们都是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 爷爷训孙子一句话,太正常不过了! “梅兰芳先生虽然很红,但是作为一个晚辈让前辈们在那里等着,面子上肯定是过不去的,所以,谭鑫培先生这句牢骚话,也没有什么值得指摘的地方,后来,谭鑫培先生也是对梅兰芳先生越来越喜欢,在很多地方,都将自己的压轴机会让给梅兰芳,可以说,梅兰芳先生能够成为京剧艺术家,谭鑫培先生的提携之恩,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我的师爷,马派老生的创世人马连良先生出科的时候,梅兰芳先生就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有了“伶界大王”的称号,而这个称号,之前只有谭鑫培先生获得过,可想而知,这个称号的含金量有多高!” “有一次在京城的义务戏,唱的是全本的《龙凤呈祥》,也就是孙权骗林牧到东吴成亲的故事,我师爷的乔玄,梅兰芳先生的孙尚香,按照规定,每个演员只能演一个角色,但是等到我师爷唱完乔玄之后,梅先生特意到后台,找到了管事的,让他马上加水牌子,烦请我师爷再赶一个鲁肃,可见在梅先生的心中,对于我师爷是非常赏识的!” “所以,这两个小故事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从谭鑫培先生到梅兰芳先生,再到马连良先生,京剧这些名角儿们的舞台生涯永远都不是独角戏!” 林牧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一脸认真的说道,“角儿之所以能够成角儿,一定是先受前辈的提携,而后成就他人,因为我们的前辈们能够提携后辈,而提携起来的后辈在成功了之后,还会惠及后人,这才是我们京剧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 林牧看着台下若有所思的师生们,笑着说道,“就像你们现在一样,你们的老师,当年都是学生的时候,也被他们的老师耳提面命,传授知识,等到他们成为了老师之后,又将他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你们,这就是传承,我们华夏,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代一代的传承,才能够一直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 “好,说的好!” 三中的校长再也忍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彭拜,站起身来,冲着林牧热烈的鼓掌! 今天他将林牧请到学校,就是想要让林牧传授给学生们一些正能量的经验。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林牧的这些话,让他这位老牌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了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 说了这么半天,林牧也有些口渴了,端起自己的保温杯,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 林牧放下保温杯,笑着说道,“刚才说了这么多我们京剧界的小知识,接下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京剧演员最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行头!” “所谓的行头,其实就是指的是演员在舞台上穿的服装。” 一位工作人员将一个衣架子抬了上来,上面挂着一件精美的戏服,正是金手指奖励自己的那套《四郎探母》中杨四郎的戏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