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深宫烬余 第三章:墨痕心迹-《朱明夜焰》


    第(2/3)页

    她铺开新的宣纸,磨墨,润笔,然后拿起最上面一份旧档,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手不要颤抖。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她未曾预料到的、能接触到文字信息的机会。

    她开始抄写,一笔一划,极力模仿着公文标准端正的楷体,让自己看起来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内容确实大多枯燥乏味:某地县令治理如何,粮赋是否足额,民风是否淳朴……尽是些程式化的评语和数字。

    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眼睛快速扫过每一个字,每一个名字,每一个地名。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像一张细密的网,过滤着这些看似无用的信息。

    父亲曾任御史中丞,负有监察百官之责,这些地方官员的考绩,他是否曾经过目?这些地名,是否有些恰好位于边关附近?这些看似平常的评语背后,是否会隐藏着某种不易察觉的关联?

    她的心脏在胸腔里急促地跳动着,每一次翻动脆弱的纸页都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太大声响引来注意。墨迹在笔尖流淌,工整的字迹一行行在新纸上呈现,她的内心却如同绷紧的弓弦。

    偶尔,她会遇到一个模糊的字迹,或是一个陌生的官职称谓,便依言照着描画下来,不敢询问,但那个疑问会刻进脑子里。

    时间在笔尖沙沙的摩擦声中流逝。库房里很安静,只有春杏偶尔因为抄到不认识的字而发出的小声嘟囔,以及老宦官在门口打盹时轻微的鼾声。

    一份,两份,三份……

    大部分内容依旧如石沉大海,激不起半点波澜。就在她几乎要认为这只是一次徒劳的紧张时,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份来自“凉州”的考绩报备文书上。凉州,西北边陲重镇。

    文书中段,一行关于当地折冲府兵员核查的记录旁,批注着一行小字:“核查无误,然粮秣转运使……”后面的字迹被一滴干涸的墨渍污了大半,模糊难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