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我们要极力避免与布列颠尼雅军进行硬碰硬,在西线进行彻底的焦土作战。” “直到布列颠尼雅军兵临柏卢之前,绝不与布列颠尼雅军交战,慢慢地拖长、拖垮布列颠尼雅军的补给线。” “而希兰军却不一样。” “就以神圣希兰帝国目前的国力来看,他至多只能出动10万人。” “他们的兵力与我们相当,可能还要比我们要少上一些。” “所以和希兰军进行野外决战的话,我们有胜算。” “若是在西、北两线都采用焦土作战的话,那么在柏卢城下,将聚集一支规模在4、50万人左右的大军。” “即使柏卢城是我国的第一坚城,但迎击这种规模的大军,也还是过于危险。” “因此,我们相当有必要将能够顺利抵达柏卢城下的敌军数量,尽可能地削减。” “只要我们能够在北线击退希兰军,那么能够抵达柏卢城下的军队,便将只剩布列颠尼雅军。” “只有布列颠尼雅军的话,我们能够守住柏卢城的机会将大大增高。” “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住柏卢城,布列颠尼雅军的补给耗竭,就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等布列颠尼雅军因补给不足而退兵,那便将是我国的胜利。” 鲁道夫的话音刚落,另一名从刚才开始就没有出声的大将——埃里希·冯·马尔塞尤,便于此时接话道: “我赞同鲍曼大将的‘西线退守,北线进攻’的战略。” “若是让两国联军都集中在柏卢城下,那实在太危险了。” “我们必须要在北线主动出击,击退希兰军!” “只要希兰军一退,我们接下来的作战将能轻松许多。” 鲁道夫和埃里希这2名大将的想法一致。 他们二人的想法与艾伦相左,那自然便意味着——一场争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果不其然——在埃里希的话音落下后,艾伦便立即提出了驳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