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精英聪明可贩卖-《涉外律师赵慕慈》
第(2/3)页
镜头中赵慕慈穿着烟灰色细纹格休闲西装,驼色九分裤,脚上一双方跟敞口鞋,露出雪白脚踝。头发上沾着水汽,在伞下迷迷蒙蒙的看过来,嘴角一点笑意,神情是随意的。身后是模糊的雨夜街景,旁边橱窗中透出暖色的光,渲染了她半边的脸。
另一张照片是她认真拍橱窗的侧脸,专注,干净,完全没有意识到镜头的存在。
赵慕慈不由得说道:“I like it.(我喜欢。)”
外国小哥立刻答:“I can share it to you. Do you have email address or wechat account?(我可以分享给你。你有邮件地址或微信账号吗?)”
赵慕慈想了想,给了他个人邮箱账号。
“Great. My name is Jason Young, may I have your name?(好的,我叫Jason young,你呢?)”
“Monica.”
“OK I will send you the picture later. Nice meeting you.(好的,我会把照片发给你。再见。)”
“Nice meeting you too.(再见。)”
继续行走,没几步便到了外文书店。
大概由于下雨的关系,书店里人不是很多,倒是难得的安静。赵慕慈随便转转,无意间瞥到一本英文书,题目起的很学术:《Lliquidated: An ethnography of wall street》,作者为Karen Ho,并非耳熟能详的那种名字。
赵慕慈随便翻一翻,很快被里面的内容吸引:
“华尔街所崇尚的那种聪明和努力工作的文化,将投行家们和从事‘普通工作’的‘碌碌庸众’区隔来开,也向雇员们传达一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努力、最有价值’的劳动者的自我认知,从而建构起了一个极端精英主义的圈子。”
“受访者经常标榜自己“聪明”。他们声称,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来华尔街工作,华尔街创造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精英的工作环境。这种话语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来说仿佛具有魔法,对于他们来说,华尔街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一种置身于全世界‘最聪明和最野心勃勃的人群’之中的体验。”
“在华尔街,‘聪明’(smart)并不只意味着智慧或者智力出众(intelligent)。在英文语境下,smart的意涵本来也比intelligent丰富得多。‘聪明’是一种混合的感觉,它包括精英感、专业性、长相不俗、穿着得体、充满进取心和活力等等。
总的来说,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感觉,这种感觉参考了那些典型的上层阶级、白人男性投行家的完美形象。那什么样的人才够得上‘聪明’呢?首先,他得从顶尖的名校毕业。”
“投行为什么需要‘最聪明’的雇员?因为它们知道,当投行试图拿下一项业务或者与客户达成交易的时候,让那些常青藤毕业生去主持谈判往往是最有效的,即便他们毫无经验可言。当企业得知一个哈佛或普林斯顿的毕业生将参与项目时,他们通常更愿意做这笔生意——因为,投行会告诉他们:‘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为你服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