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章 讲故事-《丛林超越》


    第(2/3)页

    这一段时间,老板没少四处奔波,奈何,京都正在流行萨斯肺炎,大街上几乎没有人,谁还敢这个时候接一家靠客流赚钱的门脸生意。焦头烂额中,兄弟俩和他一说,老板差点没给兄弟俩下跪。”

    金晓鹏喝了一口水,看着四人直眉呆目的望着自己,且听下文的着急样子,不紧不慢继续讲道:“很顺利,给了老板80万,老板没赔什么钱,就是赔了个装修费,结算下来,老板整个白忙乎,没赔赚,这已经是万幸了。起码自己的老本还在,还可以有机会东山再起。

    再拿出20万,把拖欠的水电费和人工工资都结清了,其实两兄弟没想到的是,10年后这里的房租和繁华早就几何数字的膨胀了,当然成本上去了,菜价也就贵了。比如刚接手的候小龙虾一块钱一只,超大个的也就是2块钱一只,你们再看看现在,8块钱起步一只,大点的10块钱,再大点的15块钱一只都有,对吧?”

    刘雨銘嘴比大脑快:“你问谁呢啊,继续说撒,”说完感觉语气不对,赶紧抱住金晓鹏的胳膊撒娇的摇了起来。马上感觉不妥,又松开手,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好尴尬有没有?

    金晓鹏一看面前的水杯干了,要起身去倒饮料,刘雨銘早就吧饮料壶拿到手,殷勤的给金晓鹏的水杯倒满。

    金晓鹏忍不住给刘雨銘一个摸头杀:“谢谢你哈。”

    刘雨銘一愣,随即放下壶,脸红的和桌子上摆放的小龙虾的颜色有一拼了。

    金晓鹏也诧异自己这是怎么了,胆儿肥了,除了给前女友有过摸头杀,还没和任何女孩子有过亲密接触。这咋地就给人家刘雨銘一个摸头杀了?情不自禁,有好感?

    张浩然看在眼里。微微一笑道:“你个瓜娃子,赶紧继续说。”

    金晓鹏放下心中的迤逦地想法,继续道:“既然北方人居多,正麻辣的招牌一定要换一个了。兄弟俩读书不多,都是初中毕业,但不耽误认识华国字吧。于是又翻字典又找论语的想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

    又要突出川菜,还要适合北方口味,这可难倒了兄弟俩,翻了半天,论语诗经的,倒是高大上了,但好多都看不懂啥意思啊,墨石?窈窕?啥意思啊?兄弟俩一筹莫展之际,外边服务员招呼客人的声音传来,是川菜真的不辣。哥哥一拍大腿,就这个了,川菜不辣,弟弟一琢磨,不对啊,川菜不辣还叫川菜吗?,哥哥又一拍大腿,不要菜了,弟弟更迷糊了,干吃大米饭?倒是不辣,可到哪里挣钱去呢。哥哥解释说,不要菜,就是川不辣,保留西川的川字,还是传统撒。不辣是为了迎合北方人,这个名字不香吗?”

    于是,川不辣的招牌由来就是这样的,好在兄弟俩勤快,吃苦耐劳,精打细算,把这个餐厅做的有声有色的,把一条街的川菜馆整的客流骤减,都跑到川不辣来了,兄弟俩开始扩张,陆续盘下来另外两家川菜馆,一条街上连锁了。

    “后来呢?”一直津津有味地听着没说话的吴晓晓好奇地问道:“这兄弟俩还在这里吗?”

    “兄弟俩早就不干了,人家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在商界早就如鱼得水,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打理这三家餐馆,那时候调控不紧,兄弟俩拿出闲钱,在京城倒腾过一段房子,据说资产不少了,怎么也快到亿万了吧。”

    好励志的一个故事,可是,我们是来听故事的吗?到这里干嘛来了?吃小龙虾撸串啊。

    “老板!”金晓鹏发觉大家都在听他讲故事,桌上的小龙虾都凉了,大喊一声。一个服务员颠颠的跑过来:“老板,有啥子吩咐?”真是西川娃子,一口带口音的普通话,其实,西川话,在语系划分上还是属于北方语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