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碱?” 李世民的兴致很浓。 经验告诉他,这东西搞不好会有大用处。 郑文修很耐心地科普:“其实从盐湖里捞的这种天然碱不是碱,而是盐,他只是具有碱性。” “你们对联布行的染坊一定会用草木灰来处理丝绸,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吧?那草木灰虽也是一种‘碱剂’,但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同样是盐,溶于水后具有碱性,回去后你可以和韩东家好好地探讨探讨这个。” 李世民听得是稀里糊涂的,可他不忘抓重点啊:“既然那碱和盐一样同样产自盐湖,除了用于制作小蛋糕和馒头外,它是不是还有其他大用处?” “这是当然。” “还请文修小友明说。” “先卖个关子吧,反正我们现在多找这样的盐湖,多囤碱准没错。” “……” 这种胃口一直被吊着的感觉太难受了! 关键是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往往还没彻底弄清楚一个呢,他又来一个。 再这么下去,李世民觉得自己早晚会被他吊得崩溃。 稍微缓了缓,他又问另外一个问题:“那口罩真能防疫?” “那个啊……” 郑文修喝了一口茶道:“韩东家没和你说?我想着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画了图纸,让小琦拿给韩东家让赶紧打造了。” 李世民哭笑不得:“我这几日有事去外地了,刚回来就直奔酒楼而来,口罩和馒头的事,也是在途中听人议论。既然你说能防疫,这怎么能是小事呢?” “这能算什么大事?” 郑文修坚持己见:“防疫肯定是能防疫的,不然咱们不是欺骗买口罩的百姓们吗?只是得等戴口罩的人多了,才能明显见效。” “这是何道理?” “你们所说的‘疫’,其实就是‘流行感冒’,有咳嗽、发烧等症状。这种传染性疾病呢,主要通过打喷嚏产生的飞沫还有直接接触传播,戴口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这种传播。” 历史记载最早的“类口罩物”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的拜火教认为世俗的气息是不干净的,在进行宗教仪式时,通常用布包着脸。 而和卫生搭上点关系的口罩出现在元代,根据记载,在元代皇宫中的仆人带上口罩,以免污染了给皇帝的食物。 郑文修直接让口罩出现在大唐,他们觉得新鲜很正常。 只是对于他来说,这更多的是他阻止这波流感疫情在京城进一步蔓延,同时从对联布行继续捞钱的工具而已。 他看得很淡。 可对于李世民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 最近他对京城这波疫情可是非常头疼呢。 这几天没来如意酒楼,也是聚集御医和京城大小官员商议对策。 哪会想到在郑文修这都成不值一提的事情了。 他这心里啊…… 真是五味杂陈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