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6章 破庙相逢-《丰碑杨门》
            
            
            
                
    第(1/3)页
    夏风送爽。
    吹拂着复兴关外的绿油油的青草,一尺高的青草长的格外茂盛。
    马儿撒着欢,在草地上大肆咀嚼。
    它们却不知道,它们能吃到这么肥美的青草,是因为青草下,埋葬了近百万的骨骸。
    杨七押送着头颅到了复兴关外,并没有急着入关。
    而是站在关外,遥望着忠义山,思绪万千。
    数千将士们就在杨七身后静静的站着。
    少顷。
    关内得到了消息的人迎了出来。
    彭湃一马当先,身后跟着上万人。
    到了杨七面前以后,彭湃单膝跪地,沉声道:“臣彭湃,参见陛下。”
    “臣等参见陛下……”
    “……”
    呼啦啦一群人施礼,场面十分壮观。
    杨七却没有看的意思。
    他突然抬手,指着忠义山前山脚下,平静的道:“这里应该立一块碑,上面刻上所有战死的将士们的名字。要让我燕国以后的后辈,时刻谨记。他们能过上安定的日子,是谁给的。以后燕国继任者上任之前、官员和将军上任之前,都应该过来看看。”
    杨七的话平静淡然,但是每一个字都毋庸置疑。
    一众复兴关属官闻言,对视了一眼,皆躬身道:“诺……”
    “入关!”
    交代了碑文的一些事宜以后,杨七大踏步的向复兴关内走去。
    他身后的将士们押送着人头,跟随在杨七身后。
    那些个前来迎接杨七的人,只能居于末尾。
    入了复兴关以后。
    杨七并没有在关城内停留,而是直奔忠义山下灵棚。
    帮忠魂们守灵的人很多,除却了一些忠魂的家眷们,还有许多自发而来的百姓。
    杨七到了以后。
    百姓们自动让开了一条大道,躬身站在大道两旁,向杨七施礼。
    王行举着他那破旧的旗杆,腰杆挺的笔直的站在灵棚前。
    灵棚里摆满了密密麻麻的骨灰坛。
    灵棚另一侧,是一座占地面积五十亩的忠义祠。
    “属下王行,率复兴老卒,十万零五百二十三人,恭迎陛下。”
    王行感觉到杨七快到近前的时候,就高声呐喊。
    杨七一脸肃穆,沉声道:“尔等十万零五百二十三人,皆是我大燕忠勇,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对得起朕的嘱托,对得起百姓们的信任。
    尔等皆可称之为忠义。
    是忠义,岂能无血祭奠?”
    一车车的人头,送到了灵棚前。
    看着那些明显带有辽军特征的人头,守灵的人愤恨之余,又觉得多了几分解气。
    一颗颗辽军的人头,被整齐的拜访在了灵棚前,堆成了一个又一个锥形堆。
    杨七踏前一步,招手道:“拿香来!”
    王行闻言,脸色大变,“陛下,使不得……”
    杨七强硬的拒绝了其他人的阻拦,道:“没有什么使不得的。”
    彭湃点燃了三支长香,送到杨七面前。
    杨七手持三支长香,高举过头顶,作揖过后,郑重的对那一排排的骨灰坛说道:“自我燕国建立的那一日起,就不曾有负忠魂。
    尔等为国战死,尔等的家眷,自有朝廷奉养。
    尔等的血仇,我也会亲手讨回来。
    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是一部分贼人的头颅,后面还有连连不断的送过来。
    尔等可以安歇了。”
    没有慷慨激扬的宣言,也没有悲愤的誓词。
    有的只是一句句平淡的话。
    但是这每一句平淡的话,都代表着杨七的决心。
    长香插进了香炉里。
    杨七转过身,对躬身而立的百姓们道:“此番大战,贼人祸乱我燕国,却未得逞。港城、东晟府、古北口、榆关,四方入侵的贼人,已经被我燕军击溃。
    自此之后,我燕国百姓,再无战火之苦。
    此番大战,之所以能够取胜,全赖我燕国将士肯拼命。
    所以我希望诸位以后对燕国的将士们的遗孀,能多一分敬意。
    在燕国,最大的不是我。
    而是忠烈。”
    “草民(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杨七看着百姓们,又道:“夏日酷暑,尔等聚在这里,一片感念忠魂的心思,相信已故的将士们都能感受到。
    但是我希望尔等尽早归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