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有一句话说得好,穷家富路! 越是那穷困潦倒的百姓,生活尚且难以为继,哪有那多余银子供人赶路。 “你家里现在是个啥情况?” “家中的孩子怎么没都带过来?”周老姨娘疑惑不已。 周氏这次前来,只带了两个孙女,一个孙子,还有一名车夫,一名贴身照顾的下人,子女辈的一人也无。 这种情况就让人感到很诧异了。 “家里忙。”周氏说道。 这话她真没撒谎,宋家现在产业多。 就连游手好闲的宋诚义,和懒散邋遢的李氏,手头上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至于宋青苑和宋青茉,也是把事情安排好,才抽出空当陪她来的。 “最近这几年家里还不错。”周氏简单的说了一下。 “先前朝廷颁布政令,说开荒地可免五年税,我们家里人一口气开了不少。” “又把手中闲散银子拿出来,花钱雇人又开了一些。” “这几年地逐渐肥沃,慢慢养起来了,家里在田地上这一块,收入也跟着涨了不少。” “还有我们家老大……开了家私塾,给孩童启蒙……” “我们家老三那房,养鸡,养鸭,养猪……” “老二这房开了几间铺子……” 周氏说道这里伸手一指,“悦儿和四郎就是二房的,茉儿是三房的。” “大房有一儿一女,都成亲了,这次就没跟过来。” 周氏说的这些,是她在路上和宋青苑,宋青茉等人商量好的说辞。 刨去受到朝廷褒奖,宋老爷子当官,周氏被封诰命,宋青苑被册封为县主的事。 所以周氏也不算撒谎,只是说的简单了一些。 周老姨娘一听乐了,“那你家这日子,还正经不错!” 周老姨娘看到几人后,就觉得周氏现在的家庭条件不差。 听了这番话后,果然再次证实了她的猜测。 “做生意和开私塾都好。” “生意能赚钱,家里得了实惠,私塾能赚名声。” “在这儿老百姓眼中,文人学子都金贵着呢,他们最看重的就是这名望,脸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