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逢故人凭坐聊因缘 识旧面仗义执良言-《我和我的导师》


    第(2/3)页

    那人道:“小生早闻周王室没落,名存实亡,天下战乱已久,只是苦了万千无辜百姓”。

    将军邀那人对酌一杯,继续道:“先生胸怀宽大,心系天下百姓,不愧为帝王之后”。

    那人惊道:“此话怎讲”?

    将军道:“实不相瞒,君乃周公叔旦后人,姓姬名宗,又唤辛祖”。

    那人颤声道:“将军此言当真,小生从来不知”!

    将军道:“事实如此,先生务必相信”。

    那人道:“我既周王之后,为何从我忆事起,便一直待在山上不曾离开,更未接触权贵之人,家师亦只唤我辛祖,不知姬宗名号”?

    将军道:“君乃王贵之后,又是鬼谷传人,其中曲折,历数艰辛”。

    那人道:“愿闻将军详情”。

    将军道:“事隔多年,只怕触及先生伤心”。

    那人道:“事关重要,但讲无妨”。

    将军徘徊两步,凄然道:“也罢”,幽幽道:“那是十六年前,秦王无信,挟持周天子以令诸侯,欲簒周而代之,周王亦誓死不从,密诏诸侯群起讨伐奸秦,秦王获悉情报,怒不可遏,迁罪周王近亲,派出大量刺客暗中诛杀周室族”,缓了缓神又道:“那天夜里正是大雪纷飞,秦兵突闯周王府,屠杀府内数百人口家眷,王后在数十名忠臣死士保卫下勉强杀出一条血路,仓皇抱你出逃,一路狂奔三个日夜,秦兵亦穷追不舍,于鲁水之滨截杀王后众人,虽有数十名高手拼死保护王后,无奈秦兵众多剽悍,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那年你刚满三岁,话不能讲,事不能记,可怜先生命途多舛”。

    姬宗听闻杀戮,神情为之一颤,半天缓过神来,泣声道:“原来亲人早亡,并非弃我不顾,只恨秦人凶残,不知父母模样,未能尽孝,享受天伦之乐”。

    将军道:“当年我受命前去保护你母子,却来迟一步,王后以命相护,临终前将你托付于我,我终未能保全王后,愧对先生家人”。

    姬宗黯然道:“将军勿要自责,救我性命,已是大恩,此等恩情,粉身碎骨难报万一,若有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将军道:“先生言重了,未能保全先生家人性命,时常坐立不安,怎敢索求回报”。

    姬宗道:“将军大恩,惟有铭记在心,日后再作报答”,顿了顿又道:“未知当年授命将军前去施救之人是谁,他日也好当面答谢”。

    将军面有难色,道:“此人有约,恕我不能相告,先生见谅”。

    姬宗道:“将军既有顾虑,不便再问”。

    将军道:“希望先生不要过度悲伤,事早已此,无法改变,节哀顺变”。

    姬宗道:“将军不必挂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自小听师父教诲,早已习惯了一人生存,先前欲知身世来历,只愿认祖归宗,不图荣华富贵,今日将军尽释在下心中所惑,豁然开朗”。

    将军道:“先生不拘小节,尽显大义”。

    姬宗道:“将军过奖了,只是小生心中有惑,还望将军解答”!

    将军道:“你说吧”。

    姬宗道:“既然将军救我性命,为何往日不曾见得将军,倒是在下恩师伴我成长至今”?

    将军叹口气,道:“当时我虽救下你脱离敌手,但你已被戾气所侵,实难活命,所幸多年前我得通灵宝玉,专化邪气,便与你贴身续命……”

    那人插道:“莫非就是将军手中那块玉”?

    将军道:“不错”,摊开手掌,将美玉置于二人面前,道:“便是你带来这块玉了,此玉世所罕见,当今世上惟此一件,当年我机缘巧合之下得到此玉,一直随身珍藏,直至那日遇见你”,拿起那人右手,将美玉轻轻放在掌中,道:“刚才错怪了先生,还望先生勿怪”,接着自顾道:“当时你性命垂危,纵然灵玉护体,也是权宜之计,重伤之下,送你鬼谷疗伤。之后赵王诏我离去,我便将你交付鬼谷先生,从此未再相见”。

    姬宗道:“原来如此,师父救我性命,时至今日我才知晓,又授我技艺,教我伦理,恩同再造,”将美玉奉于将军面前,道:“既是将军之物,昔年承蒙将军厚恩馈赠,今日归还,愿为时不晚”。

    将军推让道:“既然送于你,它与你有缘,何必复还”。

    姬宗再拜道:“受之有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