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长寿坊-《灵山志》


    第(2/3)页

    “微臣遵命。”

    御书房内,线香萦绕,清香四溢。

    唐皇正在翻阅朝中大臣们的奏折,从长寿坊体察民情回来后,面前的这本大理寺卿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奏折中说眼下大理寺狱中有390名死刑犯,敦请皇帝马上下诏,让这些死刑犯即刻伏法。

    拿着这本奏折,唐皇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三年前,有个叫李好的人,因在公开场合大肆宣讲不当的言语,朝廷将其下狱治罪。于是,唐皇就此事专门召集了中书、门下两个部门的尚书与官员,一起商讨刑罚的问题。大理丞张蕴古上奏说:“皇上,李好有疯癫病,按照我大唐律法,不应该治他死罪。”而一旁的几个臣子见大理丞的奏报与皇帝的意见相悖,为了讨好皇帝,马上就弹劾张蕴古,认为他是有意袒护犯人。唐皇当时一气之下,下令将张蕴古推出午门斩首。

    杀了触犯自己的张蕴古,解了一时之气,事后的唐皇却冷静下来,非常后悔当时斩杀张蕴古的行为。

    按大唐律规定,凡是口出妄言并言语涉及到国家、皇帝的,应当处以死刑,但大唐律同时规定,体内有顽疾且年龄较大的,应当由大臣上奏请皇帝予以减免处罚。疯癫病显然属于减免刑罚的范围,所以,张蕴古奏请皇帝减轻处罚是对的。

    因为这次错杀事件,他在朝堂上曾对群臣们多次强调:在判处死刑案件的时候,要在两天内进行五复奏(即在判决前两天和前一天上奏两次,行刑当天再上奏三次),地方案件也要三复奏。

    “当年,朕失手错杀了大理丞张蕴古,事后已无法挽救。由此可知,人命关天,切不可错杀、冤杀、误杀。今天,朕对死刑犯的审核也要慎之又慎才是!”

    从这件久久不能释怀的往事回到了眼前的这本奏折上。

    唐皇一一审看着这本奏折上390名死刑犯的名字,一个叫“徐福”的名字忽然跃入了他的眼帘。

    徐福?这难道是体察民情路上遇到的老妇人的儿子吗?唐皇暗自思忖。

    “来人,速唤大理寺卿前来见朕,并带上案卷。”

    “是。”身边的侍从应道。

    不一会儿,大理寺卿匆匆赶到,把手中的案卷呈交给了唐皇。

    经仔细查看案卷,验证了这个徐福就是那老妇人徐王氏的儿子,因家中贫寒,与一帮人抢劫一个商队,在抢劫中杀了人,他自己也负了重伤。

    “爱卿,他抢了多少银两?抢夺的钱财又到了哪里?”

    “陛下,经过我大理寺官员的审问,那徐福把抢来的钱财全分给了他村子里的农户,官兵已将他私分的钱财全数追了回来。”

    “不过,这徐福杀人越货,证据确凿,其罪当诛!”大理寺卿一边禀报,一边用手比划了一个斩首的手势。

    “不忙,不忙。你这390名案犯乃是死刑犯,依律该由爱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哪。”

    “况且,人命关天,不可儿戏。”唐皇呵呵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