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论政(下)-《大明的脊梁》


    第(2/3)页

    不过说到现在显然大家对杨铭所谓的富足论都已经折服了,真不知道这家伙脑袋是怎么长的。

    “既然医疗推广用不了什么银子,微臣还是觉得应该尽快的将货运提上日程,毕竟诸位都货运集团那可是能给朝廷带来进项的,虽然杨铭所谓的新法还不能证实其对大明到底是否有害,但是我等都能看到就目前而言货运集团确实是能解我朝国库之忧,况且其实这货运方面也投不了多少钱,只需要在驿站里多加个仓库便可,甚至根本就不用加仓库。驿站那么大只要将其好好规范一下除却不必要的杂物放置货物那根本就是轻易而举的事情!”说话的是刘大夏,国库虽然依旧出于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但是不得不说如今的国库那可比以前好过多了,他作为兵部尚书自然也想为军方谋一点福利。

    严格意义上来讲,驿站其实还是属于兵部节制,可是除了驿票外几乎兵部就没有任何的银子来源,要知道如今的军队战力衰弱最大的原因便是朝廷不能按时按量的发放粮饷而造成的。

    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没钱,那么官员便压榨士兵越狠。到了现在几乎兵卒就简直成为了一群种地的农夫,而真正的战力却是武官的私人卫队,然而这样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可是想要改变过来那么久必须有钱有粮。否则的话无论是谁都不可能。

    当兵吃粮并不是一种口号,更多的还是为了填饱肚子,如果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的卫所兵制恐怕早就已经天下大乱了。

    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卫所兵制促进了义务兵制的建立,但是却威胁了中央集权从而导致了地方武装力量的尾大不掉。

    只不过朱老太爷这么做也有可取之处。在杨铭看来他的而最终目的便是朝廷有利于压制高层军官的领导性和造反的可能。

    要知道朱元璋那可是造反的祖宗,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最主要的便是将造反扼杀在萌芽阶段。或者说根本就让人不可能造反。因为全国各地都坐拥有军队所以百姓不敢乱动,又因为兵部知将而将又不知兵,使得兵将根本就没有时间了解对方,所以除了下级军官外将军一级的将领形同虚设,在防患了将领造反的同时也降低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而现在军队的情况就是一层一层的向上要钱,没钱即使命令都无法下达。

    毕竟皇帝不差饿兵,你要用人怎么也的给几两安家费吧?还有出兵人吃马嚼的粮草?这些都是银子。

    所以作为兵部尚书刘大夏其实也有着他的担忧,长此以往恐无再用之兵。

    可是如果这货运集团能够得以实施,那么作为驿卒他完全可以加派一些人手,而这里面的利润就可以足以够他打造一支强军,到那个时候朝廷有了可用之兵,而他这个兵部尚书也才算得上实至名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