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处置-《雁回》


    第(3/3)页

    王妈妈越听越不明白,云居雁接着说:“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既然有人为了贴补家用在外做私活,不如就让你的堂妹给她们介绍私活。只要是能赚银子的活计,她们对她自然就亲热了,说的话也会多起来。再加上你替我管着针线房,又与你堂妹的感情甚好,她们对她也就愈加信任了。”

    “大奶奶,这事若是让夫人知道,恐怕……”再怎么说做私活都是不被允许的。

    “母亲知道了也无妨,我私下出银子,让家里的绣娘给我打络子,能有多少不妥?”云居雁说着,命玉瑶从她的嫁妆中拿出了一个用细弱牛毛的金线编织而成五彩络子交给王妈妈,问道:“以你的估计,编这么一个,要用多少时间?”

    “若只是用晚上的时间,少则二十天,多则一个月。”王妈妈一边答,一边忍不住把络子拿在手上细看。她在针线房做过不少时间,一眼就能看出丝线是苏州织造产的,色泽饱满,粗细均匀,细而有韧性,而络子的做工看着虽简单,结构也不算复杂,但因为线太细,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当然做出来就更显得精致了。事实上也确实是一分价格一分货,就算只是这么一个小玩意,无论放在哪里都是夺人眼球的。

    云居雁没料到这么一个小东西居然要费这么多时间。她想了想说:“既是如此,每个络子的做工就按照普通绣娘一个月的工钱来算,丝线我这里应该还有,应该够做六七个的。”她朝玉瑶看去。玉瑶点头答了一声“是”。

    其实云居雁的计划并不复杂。只要王妈妈的堂妹王氏进了针线房,有意无意表现得阔绰些,再透露给那些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贴补家用的绣娘,告诉她们只要有手艺,自然有收益,而她还有不错的门路,顺势把打络子的活介绍给她们。

    她之所以选择做工如此精细的,是为了让那些人无法一次性完成,逼得她们不断向王氏求教,一来二去自然就熟稔了。她甚至可以让王氏告诉她们,买家的要求十分高,若是做得稍有差池,买家是不会收货的,因此她们最好时常把半成品拿给她看看,以免被买家退货。

    这事若换做是别人,自然不敢如此明目张胆,但王妈妈是她的心腹,而王氏又是王妈妈的堂妹,一定会有人心动。只要有一个人心动了,王氏就能顺利打入绣娘的圈子。(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