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归去(六)-《理想年代》


    第(2/3)页

    葛福双眼布满血丝,神思不属,双眼的焦距不知飘向了何方。他面对汉口如今纷乱的局势,准备起草一份电文,向北京东郊民巷的英国驻中国总领事朱尔典解说现汉口纷乱的局势,却是半天也理不出一点头绪,始终不知该如何下笔。

    汉口革命军每一日都会有新的战报,整个湖北在短短的几日之内就被他们光复。满清之腐败无能可见一般,葛福是不再对满清朝庭抱有任何的希望了。民族情绪高涨的汉口民众,已经把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对准了各租界。虽然汉口革命军还没有实际行动表示,但是其领导人李想已经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声明,要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虽说在“帝国主义”后面加了“侵华势力”四个字的后缀,但是谁都看得出,矛头所指,就是他们汉口租界的洋大人。

    按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松村贞雄的提议,汉口港外的各外国军舰组成了庞大的六国联军,日本驻华第三舰队司令川岛令次郎任联军总指挥。日本小挫子想以强大的外国舰队联军威摄汉口军民,但是看现在效果,只是适得其反,反而更是激起了汉口民众更大的反帝情绪,使得现在汉口的局势更加的复杂化了。

    当初联军成立之时,松村贞雄这个小挫子信誓旦旦的向葛福保证,只要李想害怕就够了,他绝对不敢挑起国战。葛福如今真是后悔莫及,他怎么就会相信松村贞雄这个小挫子的鬼话。只看李想高调的在龟山曾设炮台,以及与清军的疯狂战斗过程,葛福有一百个理由相信,李想一直存着对租界动武的念头。而松村贞雄这个小挫子的目的,葛福基本上也摸清楚了,他就是想要汉口华洋矛盾升级,给日本侵华创造借口而已,汉口越乱,松村贞雄这个小挫子的机会就越大。

    可是战争和革命却严重损害了大英帝国在华利益,大英帝国需要的中国是一个腐败无能听话的政府,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环境。葛福想到此,提笔急书:中国革命风潮已经势不可挡,满清无能已经不能再扶。为大英帝国在华之即得利益考虑,湖北之战争必须尽快停止,以防止中国民族主义进一步之扩散。其中关键之人物在于汉口革命军领导人李想,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我看其行事之大胆,有武力收复汉口租界之趋势,整个湖北之战争亦由其一人挑起。况,日本亦在此推波助澜,有浑水摸鱼之阴谋。现汉口租界情势危机,如袁世凯能威逼湖北,以分李想之主战兵力之注意,汉口租界当转危为安。其后要调停南北战争,寻找大英帝国在华新代言人,亦可徐徐图之。

    葛福写完,又再审核一遍。才交给助理约翰,让其即刻发给北京东郊民巷朱尔典。

    就在东郊民巷的一间传统的四合院里,秋日的阳光异常温柔,朱尔典躺在廊院前的安乐椅上,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光读报纸。

    安乐椅轻轻的摇晃,朱尔典上唇修剪得非常漂亮的两撇胡须翘也跟着轻轻晃动。他看的报纸是从天津急递过来的《人民日报》,湖北的局势,他一直在密切的关注。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回廊响起,朱尔典在朝鲜时就做他助理的朝鲜人李圣耀,走到朱尔典身后轻声说道:“先生,汉口总领事葛福先生急电,请您过目。”

    李圣耀恭敬的递上密封电文的信函,朱尔典慢条斯理的整理好《人民日报》,放在安乐椅左手边的茶几上,又再优雅的整理一番雪白的衬衫袖口,才接过李圣耀递上的信函。朱尔典的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大英帝国高贵的贵族风范,要是伦敦的那些贵妇人看到,肯定会疯狂的迷恋上他。朱尔典已经在遥远的东方生活几十年,却依然维持着他大英帝国的贵族气质不变,有时候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朱尔典用茶几上准备裁剪报纸的小裁纸刀把信封裁开,摊开电文反复研读,神情慢慢变得凝重。汉口的局势,才几日功夫,竟然会变得如此严重。李想其人并不可怕,朱尔典相信,只要他的老友袁世凯出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突入湖北,李想必死无葬身之地。朱尔典可怕问题的严重在于,长江流域各省是革命党人活动频繁之地,李想最近的一连番成功,无疑给了革命党人最大的鼓励。李想只要在湖北多嚣张一刻,中国革命瘟疫大爆发的时间便会推进一刻。中国革命的大爆发,才是朱尔典忧虑所在。另外就是葛福所说的汉口危在旦夕,认真研读刚刚创刊不久的《人民日报》的朱尔典,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李想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李想拥有绝对的胆量干出不异于与整个西方世界宣战的蠢事来。

    如果李想真的以武力收复汉口,朱尔典也有绝对的把握,这个哑巴亏,西方世界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同盟国与协约国正忙着筹备欧战,谁都是无力东顾。至少朱尔典知道大英帝国是不会像鸦片战争一样,再派兵远东作战。如果是印度出事,还有可能,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了。如今的大英帝国,已经不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大英帝国了。远东中国的利益,实在不足以让议会同意,在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对中国发起第三次鸦片战争。

    何况经过洋务运动的中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特别是现汉口革命军,更是一支以民族主义为信仰的极端分子组成的现代化军队,其战斗力与破坏力不是满清朝庭的八旗绿营可比。在英军已经不再具备装备优势的今天,朱尔典实在不相信英军还能轻易的打败汉口革命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