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镰刀到处无荆棘-《理想年代》


    第(3/3)页

    水仙儿立刻附在他耳边说道:“这人叫刘尔炘,字又宽,号果斋、五泉山人。兰州人,甘肃文坛巨子。光绪乙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应聘为五泉书院讲席。”

    这时,李想轻轻一笑道:“不识字,就不能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就不能推翻封建统治,就不能建立民主政权,就不能建立农民自卫武装,凭什么说不识字就会把事情搞糟了?”

    李想脸色笑得轻松,嘴上可是词锋犀利。说到这里,脸色已经变了:“你们知道吗,宣统二年,我在湖北安陆听说,当地一个长工春上没有粮食,在地主家借了五担谷,单价两块鹰洋,地主到年终结帐时,把一担谷的单价从两块涨到五块。这个长工做了一年仅只吃了五担谷,不但没有进一个钱,反而倒欠了那地主五块钱,过年时,一家无粒米下锅,一气之下自缢惨死。”

    李想脸色已经全变了,一再告诫大家伙:“一定要站在革命的立场拥护农民革命。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政治的基础,清廷、列强、贪官污吏的墙脚。打倒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李想问道,“靠谁来打烂这个基础,挖掉这个墙脚呢?只有靠农民。”

    李想再次强调建立民主政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权力的革命,而地主政权,是一切权力的基干。农民有了组织以后,第一个行动,便是从政治上把地主阶级特别是土豪劣绅的威风打下去,把农民的权力长上来。”

    李想想起昨天在街上碰到一群无学可上的孩子,又补充道:“刘老先生的意见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农民yun动还有一个重点在于教育,在于中国文化的普及。鉴于近今教育事业大都偏向城市,又其设施限于学校,不获使社会成为教育化,爰拟从农村入手,划定区域,从事实验,期以教育之力,改进农村一般生活,以立全社会革新之基。”

    “镰刀到处无荆棘,锄头底下有自由。”李想鲜明地宣告:“教育,要与贪官污吏土豪劣伸奋斗,与东西列强侵略压迫奋斗,与传统封建教育思想奋斗。”

    (求红票求月票,光景在此拜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