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简易生产的斯登-《抗战之东方战神》


    第(2/3)页

    整只***由47个零件组成,结构非常简单,绝大多数组件是冲压而成,只有枪机和枪管需要机床作业。

    斯登***外观粗糙,而且它英文名称Ste

    s和英文的“恶臭Ste

    ch”发音相似,因此它还有一个别号:“臭气枪”。

    斯登***有两个致命弱点。首先它的弹匣和供弹装置照抄德国MP38,经常会卡壳;其次,由于其过于简化的设计,使得它的保险装置非常不可靠,稍微一碰就会走火。原历史上,不少盟军士兵还没到达前线就被自己的***击伤甚至毙命。

    但现在的情况下,根据地里能够制造的最简单的而且最好用的就是这支枪械了,不管是国内制造的mp18***还是晋造汤普逊***,性能虽然都略优于斯登***,但都有着加工过于复杂,需要大型工业机床生产的问题。

    在根据地正式建立自己完整的军工之前,李清河根本不会考虑mp系列和汤普逊这两款***。而且就算是军工建立了,之后选的PPS-43的性能依旧不比这两个逊色,甚至要好一点,而且加工工艺也比这两款简单,要那两个有啥用。

    并且,虽然斯登***的可靠性确实并不怎么好,但非常适合我军这样缺乏大型工业器械,勉强够皮实耐用,性能相对不错,加工制造非常简陋。在我军后方,工业人员相对充足,自己搓一个冲压机和手工机床或者简易电动机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且,最大的好处是……便宜!是的,这枪在系统上非常便宜,全套生产线加资料一共600点。单独的生产线200点,设计资料400点。最关键的是,李清河发现生产斯登***的生产线居然就是1个冲压机和一个小型手工加工机床,而且这两种机器是可以不用电力的。这可让李清河大喜过望,根据地正急需机床,真是瞌睡时候送来了枕头。

    至于子弹问题,李清河从最开始就根本没准备买这枪原配的9×19mm手枪弹,而是准备更换为日式南部十四所使用的8×22mm手枪弹。在敌后不稳定的情况下,还是以和日军相似的弹药补给为主,这样,***的子弹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看了看自己头顶上的1168点功勋值,李清河还是咬咬牙把这套系统全部买了。为了提升根据地的军工水平,增强战士们的战斗力,李清河就是花多少钱都足够。而且还顺便买了10把斯登***,主要是Mk.II和Mk.V这两个型号。Mk.V是斯登的最终状态,李清河准备用这些枪作为模具,和设计资料一起提供给兵工厂进行改装设计。

    下午,李清河驱车带着枪械模子和相关资料找到了老谢头,“谢老爷子,这几支枪以及相应的生产资料移交给你们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把这枪的子弹换成南部十四的子弹。”

    老谢头倒是没说什么,只是开始抱着资料开始看着,时不时还把旁边的样枪拉过来细细查看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