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高炽没听明白。 秦王犯了事,那应该是他们秦王府的人低调做人,怎么还高调惹事起来。 自己更不应该怕他们。 葛诚没指望大公子能懂。 十四岁的孩子,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 朱高炽不懂识心术。 要是知道葛诚把自己真当成十四岁的孩子,朱高炽必然会脸红。 能成为燕王府长史。 葛诚的人情世故,对人心的洞察,计谋的了然,还真不是朱高炽能比得上的。 “秦王是藩王,他犯的大罪,大公子猜一猜,圣人会是什么心思呢?” 又关朱元璋啥事? 朱高炽一脸懵逼。 咱们说人话可否。 “诚叔,难不成皇爷爷说了什么?” 孺子不可教也。 葛诚失望。 “太子亲自到西安查案,没有达成定论前,圣人不会对此事开口。” 葛诚往南拱了拱手。 “大公子将心比心,换做你听到秦王的事,你想到的是什么呀。” 这个朱高炽听懂了。 不就是换位思考么,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 让自己把自己当做朱元璋。 葛诚真敢说,不愧是燕王府的长史,配得上心腹二字,连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能说出来。 藩王。 以史观今,朱元璋会不知道藩王的风险。 “藩王是否危害太大?”灵光一闪,脱口而出。 “对。” 大公子虽然是庸才,不过能听人言,没有骄纵之风,也算是守成之主。 有燕王顶在前面,百年之后把燕王府交给大公子,也不算坏事。 “太子关乎社稷,让太子亲自去西安督办查案,一则是圣人对是否太过放纵藩王起了疑虑,二则也是看看太子的态度。” 顿了顿,葛诚认真看向大公子。 接下来就是重要的交代。 “燕王在草原大胜,虽然是好事,只是人有旦夕祸福,好事有时候也会变成坏事。” “燕王府的风头太盛。” 听到葛诚的感叹,朱高炽试探的说:“树大招风?” 如果是如此的道理,那葛诚的话就无所谓,是他杞人忧天,自己吓自己。 根据自己了解的历史,燕王好着呢。 见大公子一脸的不以为然,葛诚内心直摇头。 秦王之事,看起来只是秦王犯法,不牵扯其他藩王,可天下事又哪里这么简单呢。 京城对藩王一直有担忧。 圣人压的住,太子大概也压得住,那太子之后呢。 燕王府的亲军最高规模的时候,有近两万人。 其余的藩王不提,北方的九王,如果联合起来,只他们的亲军,就是一股强大的军力。 又例如燕王。 燕王府不光只有亲卫军,周边的卫所军,不光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也受燕王府节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