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剧院在各地开花。 北平大剧院作为建立时间最早的剧院,无疑起到了中心作用,无论舞台还是场景,或者乐器方面,有了丰富的储备。 “宫商角徵羽” 一名老者兴致勃勃的向十几名学生上课。 他是老童生。 自认为自己能力不错,可就是过不了科举,几十年秀才也不是,教书都不受人重视。 此人的家族原本是山东的大户,富甲一方。 后来家族被强制拆分,迁移去了各地,他这一支到了北平,靠着分家后得到的些许浮财,加上北平分的田地,也算是北平的富户。 不过老者从小习惯了手脚大,种地的收入无法平衡,算得上坐吃山空,最近几年已经囊中羞涩。 长大了的儿子们开始埋怨老者,不但不劳动,整日摆弄那些玩物,为了这些个玩物,老者可没少花钱。 直到成立了大剧院,突然的一天,有人找上了他,请他去教授他的爱好。 世间还有这么好的事情,还能拿到报酬。 像老者这样的人,虽然不是普例,但也能找出不少。 “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办法,按照技术报的说法,属于科学。” “这就是我们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也叫做五度相生律。” 老者说着说着来了兴致。 他开始唱了起来。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老者的歌声并不美妙,但哪怕是普通人也能听出,老者唱的歌非常有韵味。 而这个韵味,让在场的学生露出激动的目光。 这正是音律啊。 老者的唱腔,仿佛经典的音律浮现。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啪啪啪。” 等老者唱完,学生们兴奋的鼓起掌来。 “先生,你唱的真好。” “是啊,先生唱的太神了。” 老者谦虚的摆了摆手,“这是传统的音调唱法,突出一个韵味,让人感受到磅礴。” “现在出现了十二平均律,有了更丰富的音调,在此基础上,听说有了新的乐器,邀请了我明日去指点。” 老者有些得意,几分卖弄的意思。 被人轻视了几十年,临了临了,突然来的礼遇,老者的确忍不住炫耀。 学生们来自大剧院的工作人员。 女性占一半。 这些人声音有特点。 收到了自己想要的夸赞和敬佩,老者满意的说道:“其实十二平均律也是有来历的。” “在《吕氏春秋·音律篇》里,开始与关于黄钟、林钟等十二律长度规范的记载联系在一起。” “按三分损益法生律的次序,求上方五度音之律,古称为“下生”;求下方四度之律,古称为“上生”。” “从一律出发,下生五次,上生六次,便可得出十二律。” 解释了一番,老者又唱起了故诗歌,让在场的学生们理解充分,等老者唱完,然后开始考验学生们。 这些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唱的歌结合了刚才学会的知识,虽然还有些瑕疵,已经令老者陶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