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北平中秋盛典的成功举办,它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各行省的官员们,被眼前的事实打击的说不出话来,哪怕是杨镛,他回去后一言不发。 在长史府为官员们提供的落脚地,官员们忍不住的惊叹,还有一些人像杨镛般的神情低落。 河南布政司左参政蒋彦瑛,当年与杨镛是国子监的同窗,背后的身份不言而喻。 屋顶悬挂着使用煤油的吊灯,地面铺设的光滑的地砖。 玻璃的窗子,两旁是大红色的窗帘,窗台的庭院中摆满了装了水的大缸。 大缸里有干枯的荷叶,时不时传来两声蛙鸣。 “只这间房子如此奢侈,不知动用了多少民膏民脂啊。”杨镛没有心情接待好友,固执的喃喃道。 “唉。” 蒋彦瑛没有因为对方的轻慢而生气,同样默默的坐在垫了褥垫的椅子上。 崭新的桌面,精美的茶具。 “这是景德镇的瓷器。”蒋彦瑛一眼就认了出来,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突然笑了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 杨镛不快的看向蒋彦瑛。 白日里他还当众说北平的民心不可用,结果下午就被现实否定了他的说法。 谁也不能视而不见,那二十万百姓高涨的呼声。 “我可没有笑你。”蒋彦瑛摇了摇头。“我看北平的衙门中,经常有宣扬节省的标语,但是处处看来尽显奢侈。” “对,如此下去,岂能长久。”杨镛心情好了几分,又找到了北平的一处缺点。 蒋彦瑛瞅了眼已经魔怔的同窗。 “不能再用原来的眼光肤浅的看待北平的变化,这其中有点报纸上所言扩大内需的意味。” 不等杨镛反驳,蒋彦瑛直接说道:“回去后,我将支持北平模式在河南的发展。” “你要背叛皇太孙?” 杨镛露出鄙视的眼神,骂道:“没想到你也是墙头草。” “不。” “我是为了百姓。” 蒋彦瑛笑道:“北平的报纸上有很多的好文章,其中有篇名字叫做君权天授的文章,说得是极好的。” “白日里,百姓们的呼声你也听见了,不正是君权天授么,老百姓希望的事情,就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百姓们能懂什么大道理。” “目光短浅,不知大义,粗鄙不堪,真要是官员们放手,按照百姓们的心意去做,事情只会为朝坏的方向,最终让大明陷入混乱。” 蒋彦瑛明白杨镛的意思,但是他更愿意相信报纸上所言。 君权天授和君权神授。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是天差地别。 西方的君权神授,是有实际解释的,为上帝所授权的。 东方的君权天授,这个天是什么东西,各说纷纭,因为说不上来的东西,那就很抽象了。 从夏商周的替天行道的合理性,到秦始皇的受命于天。 无数的人开始解释这个天。 最有名的自然是孔孟。 孟子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抽象的天意,解释为是具体的民意。 然后又说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对于统治者来说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 朱元璋就比较反感。 甚至要废了孟子的亚圣地位,但是遭到学子们的反对,最终没有达成这个目的,但朱元璋也删除了孟子书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