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高丽学习中华是很快的。 唐朝的节度藩镇,明朝的卫所制度。 李成桂造反成功后,受到国内亲华主流思想的影响,很快就开始模仿明朝,施行了很深的改革。 其军事制度以五卫制为主,军队分为五卫:义兴卫,中卫、龙骧卫,左卫、虎贲卫,右卫、忠佐卫,前卫和忠武卫,后卫。 中枢设兵曹和五卫都总府统一掌管军政和军令,兵曹类似明朝六部中的兵部,长官称判书,正二品,五卫都总府长官称都总官,都总官、副总官共十人,具体掌管五卫部队。 国朝兵制,总于五卫,兵曹为本兵,都总府领之。 更休上番,则为宿卫之卒;有事兴发,则为战阵之卒。平时,五卫轮流承担宫禁警卫任务;战时,五卫赴前线作战。 五卫制也是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所属人员平时为农民,战时为士兵,士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资全部自给自足,国家没有养兵的财政负担。 类同与明朝的卫所制度。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一直到倭国入侵李氏朝鲜,明军入朝平倭,带去了戚继光留下的军事制度,随后稳定后的李氏朝鲜,全面模仿戚继光的兵制练兵,进行了再一次的军事改革。 可是呢。 李氏高丽有个弊端,不光武官世袭,文官也世袭,庞大的世袭两班阶级,注定了上层的固化,并无法真的发挥其作用。 脱胎于五卫军,如今高丽的军队主要一分为三。 都察院的特使,和锦衣卫的两名探子,呆在隔海相望的登州。 上个月的码头大案,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不查不好,一查吓一跳,源头皆指向了高丽。 大明很大。 锦衣卫的探子去过上海县的码头,原本以为上海县的码头已经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规模,没想到山东登莱码头的规模,并不比上海码头差多少。 那天津码头岂不是更大? 永乐九年。 十月。 码头上船只有气无力的趴窝。 海浪一阵接一阵,为大地送上来凉风,吹走了焦躁,驱走了浮华,秋日的凉爽,逐渐的冷了起来,沿岸的百姓们经过了夏收的喜悦,开始准备过冬。 人们努力的工作,丰收的季节,他们会在年关前,准备丰富的年货,全家人走亲戚,整个家族最热闹的时光。 北平行省,北平府天津化工厂区,为周边提供了大量的化肥,配合农家肥的使用,产量再创新高。 “呜呜~” 一艘蒸汽轮船进港。 登州也成立了船厂,专门制造蒸汽机的大型船厂,与天津与金州造船业形成体系,成为三角核心造船产业链,与南方的龙江船厂区,福建长乐船厂去,扩张成大明的三个船业基地。 每个造船产业区,最小的福建漳州船厂区,也有了上十万名工人,年产船只数千艘。 造船业的发达,带动了上千个行业。 而蒸汽机的产业也更加的细分,工厂开足了马力,日夜的生产各型号的蒸汽机,源源不断的供应全国。 “不能去高丽。” 锦衣卫的探子坚持的说道。 御史出身的特使,并不怕会在高丽遇到风险。 不过探子说道:“高丽是海外,与国内的情况不同,万一激发了矛盾,引起了高丽的叛乱,恐怕朝廷会很不满意的。” 御史听到锦衣卫的说法,忍不住惊讶,“他们敢?” “狗急跳墙,何况是人。” 锦衣卫的探子说道。 高丽新左军节制使的态度变了,从试探的提出内附,到如今的闭口不谈,锦衣卫派去过探子打探情况,知道一些更隐晦的事务。 国内哪怕是实力最强的煤炭商人们,面对太子殿下的政策,也只能乖乖的听话。 可是国外不一样了。 商人们的势力竟然如此的猖獗,连探子们都有些恐怖。 种地很苦。 没想到为商人们干活会更苦。 那都不是人过的日子。 想到那些高丽的工人们,探子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那真是人不如牲畜啊。 无论高丽两班制度有多么的落后,但是高丽的确是一个王国,而不是部落,别看部落和王国打的有来有回,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更有高丽的稳定,这些年来没有内战。 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前提包括了稳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