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朕真的不如他吗?-《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第(2/3)页

    有时候在朝会上解决不了的,他私下派王之心去找文官,反而还更容易达成一致。

    “陛下,这是大臣们参王之心的奏章。”王承恩将一大摞的奏章给搬了过来。

    崇祯一一拿起来查看,越看心里越惊讶。

    礼部左侍郎孔贞运?

    户部尚书毕自严?

    工部尚书刘遵宪?

    兵部尚书杨嗣昌?

    礼部尚书黄氏俊?

    吏部右侍郎刘宇亮……几乎所有的重臣都在参王之心。

    其中几个,据崇祯所知,和王之心私交甚好,之前不是一个劲儿的和他说好话,怎么就全参他了?

    崇祯眉头却皱成了一个“川”字,“他们……他们为什么要参王之心?到底发生了何事?”

    王承恩刚想回答,外面跑进来一个小黄门。

    “皇爷,魏国公的六十万两银子运过来了,您看是入账您的内帑还是?”

    “又是六十万两?”崇祯使劲搓了搓脸,心脏猛跳,只觉得嗓子干的厉害,“这六十万两又是哪儿来的?”

    王承恩担忧的看向周皇后,陛下咋健忘成这样了?

    这样下去,还如何得了?

    恰好这时候太医到了,他连忙让太医过来,“刘太医,快,给陛下看看。”

    刘太医提着药箱刚走到崇祯的跟前,就被崇祯一脚给踹翻在地,“看什么太医,朕没有病,伱赶紧和朕讲,这六十万两从哪儿来的。”

    “陛下,您何必讳疾忌医……”王承恩脸色担忧的扶着崇祯,却见崇祯丝毫不关心其他,咬着牙怒吼道:“讲!”

    “是,皇爷……”王承恩将如何设计让乔岩以王之心的名义肆意跋扈,攻讦勋贵,惹得勋贵们集体反弹。

    以致于勋贵围攻王之心府邸,以及后来魏国公之子徐文爵失手之下,将王之心一刀捅死。

    魏国公过来找皇帝求情,最后以六十万两,换取徐文爵留在京都。

    再后来,崇祯让自己领着满朝百官,押着王之心的心腹,一个个斩杀于勋贵府门之前。

    王承恩之前没有在宫中,就是刚刚办这事儿回来。

    崇祯听完一动不动,如被定在了原地。

    沉默。

    许久的沉默。

    乾清宫内也是安静的可怕。

    压抑的气氛,阴沉如水,

    压着每一个人在场的人无法喘息。

    王承恩的心里却是“咚咚”直跳,额头上一层细汗,冲着刘太医使眼色,心里暗道:“完了,完了……陛下这身体是出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

    周皇后的脸色也是惨白,想上前去扶崇祯。

    此时又有小黄门进来,“陛下,英国公的奏章。”

    “给我吧!”王承恩接过来,轻轻的展开,放在崇祯的面前。

    崇祯目光一眨不眨地盯着奏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臣虽下愚,知其然也……”

    大意是:臣听说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我虽然愚昧,但也知道,勋贵和大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前面都是场面话,最重要的是最后几句话。

    “臣愿意捐银二十万两,与大明共渡难关。”

    崇祯看着这奏章,手指却有些发抖,刚来了个六十万,这又捐了二十万?

    为什么?

    如果说之前嘉定伯、田宏遇、王之心的钱还只是让他又惊又喜的话,那现在这些源源不断的奏章却如鞭子一样抽在了他的脸上。

    又一个小黄门进来,“陛下,成国公的奏章。”

    王承恩接过来,放开放在崇祯的面前。

    前面的内容一眼掠过,直接看最后面的那几句话。

    “二十万两……”

    ……

    “陛下,定国公的奏章。”

    “二十万两。”

    ……

    “陛下,武定侯徐锡登的奏章。“

    “十万两。”

    “泰宁侯陈延祚”

    “十万两”

    “陛下,阳武侯薛濂”

    “十万两……”

    崇祯看着,看着看到最后,整个人都处于颤抖之中,头发根根竖起,“他……他们都是商量好的吗?”

    王承恩回道:“陛下,这就是按照您说的,他们的奏章递上来时,第一时间送进宫里。”

    崇祯问的没错,这些勋贵们确实是商量好的。

    从魏国公徐弘基低头的那一刻起,他们勋贵之内其实已经有了裂痕,再有后来崇祯让王承恩带着百官在他们府前杀人。

    他们便知道这事情躲是躲不过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