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三大罪状,犹如三记重锤,直接击在了杨嗣昌的心头上。 黄道周等人对于杨嗣昌的攻击,完全是站在理学意识形态的立场出发的。 大明朝以孝治天下,从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期开始,便形成了惯例,即使天下再缺乏人才,也要让臣子回去丁忧。 而不回去守制的人,便是“不祥之人”。 像杨嗣昌这样,父母双亡,应该在籍守制的“不祥之人”,还留在朝堂之上,这是违天理、逆天道的。 朱常淦愣了一下,杨嗣昌父亲分别是千年去世的,被崇祯下旨夺情,让他接任兵部尚书,这继母在这时候去世了? 他扭头贼烦王承恩,“有这事儿吗?” “陛下,杨尚书昨日晚上就此事,给您上奏疏了。”王承恩在他耳边轻声说道:“但被您再次给夺情了。” 朱常淦点了点头,突然想起好像有这么一件事儿。 …… “求陛下降罪于杨嗣昌!” “陛下,乃圣明之君,请能容这等不祥之人留在朝堂之上?” “陛下,” 黄道周的地位和声望,可远非之前那几个普通御史言官所能相比。 他的声望、攻劾所造成的影响力也超乎寻常。 有他作为旗帜,朝中几乎九成的官员全都站了出来,在这样一股风潮中,杨嗣昌款虏误国几乎就成了舆论中的定评。 没有人为杨嗣昌出声,他曾精心筹划十面张网中取得的功绩,被避而不谈,更没有人愿意为他评功摆好。 而就在这时,小黄门来报,“陛下,钦天监的监正上报。” “火星运转失常,由尾宿逆行至心宿,且一度被月亮掩盖。” 哗~ 随着这话一出,在场的朝臣们突然变的一片哗然,甚至有些惶惶然。 “陛下,月掩荧惑!乃大凶之兆啊!” “陛下,定是杨嗣昌不祥之人引发的祸乱。“ “天垂象,圣人则之!”黄道周泣血大呼道:“天子执行上天的意愿,才会得到天的宠眷,国运昌盛。反之就会祸坠于天,遭受劫难。” “陛下,《淮南子·兵略训》记载,月掩荧惑,武王伐纣,结果周武王灭周,周朝建立。” “秦始皇七年,月掩荧惑,名将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秦始皇九年,月掩荧惑,嫪毐之乱……”礼部右侍郎张四知站出来,声泪俱下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杨嗣昌这等不忠不孝之臣,怎能留其在朝中?” “陛下……” 杨嗣昌再次迎来东林党和文官们的强烈攻击。 自西汉以来,星相学就逐渐发展成正统儒家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天人感应的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 按照这一理论,冥冥中的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天通过各式各样的符号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而在地上只有圣人才能领悟这些符号,并且按照天的意愿行动。 所谓圣人,便是君临天下的皇帝。 这一点,如果换成从小浸润于正统儒家说教之中的崇祯帝肯定是深信不疑的。 但对于朱常淦来说,这不过是行星视运动的一种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没什么可奇怪。 不过,他也明白,正是因为这一套天人感应理论,才让大明皇帝有着所谓正统的地位,要不然崇祯死后,满清鞑子入关又怎么会打着为崇祯报仇的口号? 朱常淦眯了一眼眼睛,将王承恩招过来,“国子监的那些学生走了没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