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借款-《理想年代》
第(2/3)页
李想又道:“咱们不止裁军,还要主动去迎合袁世凯大权独揽的政治野心,向他提出军民分治的问题。”
武昌本身就是将军务、民政,划为二途,与各省大都督总理一省军政的做法不同流。
“为什么不等中央的军费下来再裁军呢?”曾高说道,“唐绍仪可是答应了财政拨款一百五十万的遣散费,听说他和四国银行团的谈判已经有了眉目,就是条件有点苛刻。”
“这就作为裁军的附加条件发给北京,”李想立刻用嘉许的目光表扬了一下曾高的机灵。“送来的财,不要白不要。”
……
北京。四国饭店。
唐绍仪与熊熙龄向着四国银行团代表们鞠躬道歉,并陈说:“借用比款,并无抵押,于四国毫无所损。第因需款孔亟,未及关照,则不免冒昧……”
唐绍仪之前因为四国银行团借款条件太苛刻,就转向华比银行商量借款二百万镑。比利时是小国,并无多大财力,但贪图利息,就向俄国银行及四国银行团之外的英法银行联合,借出此款,议定七九折付,利息五厘,以京张铁路的利润作为抵押。四国银行团一查就知道底细,四国公使立刻向袁世凯发照会,说唐总理违背了袁总统向四国银行团许诺的借款优先权,要求讨个说法。袁总统被列强环逼,唐总理只有来道歉了。
英、德、法三使先不理会,经美使反复劝说,他们才算不计前嫌,唯提出要求三事:(一)另订日期,公开向四国银行团道歉。(2)财政预算案,须送各国备阅。(三)日俄不能加入借款团,中国亦不得向日、俄秘密借款。
唐总理被迫一一答应。各国公使又要求退还比国借款,唐总理同样答应了。
唐总理道:“目下中国财政困难,请银行团于六星期内,先付三千五百万两,以后每月付一千万两,至十月止,共付七千五百万两,俟大借款成立扣还。”
“过去只说借一千五百万两,现在却要这么多,必须俟商诸各本国银行团董事会议再行定夺。”银行团并声言:“你们应将每期借款之用途,及担保物盐、茶二税之收入,与改良后增收之实数,详细编列预算表交阅,方能提议付款。同时,银行团派员监督财政,监督用途,并监督遣散军队。”
四国银行团的这些苛刻条件早已喧传开了的,外国报纸,亦一再揭载,唐绍仪为此才转借的比款,只是现在,唐绍仪已经没有选择权。
银行团又问道:“这笔款到底拿来干什么?”
唐总理不假思索的道:“南京二百三十万,武昌一百五十万,上海五十万,余为北京之用。”
“南京等处用于何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