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等送走了阿济格、多铎等人,皇太极浑身如洗过澡一般被汗水浸透。 “皇上!您这是何必?”海兰珠和一旁的太监吃力地扶着他,伺候他躺下。 “你不懂。”皇太极用布擦了擦自己鼻子流出来的血,“我说什么不重要,但露面很重要。” “就像是今天来的人,来的人不重要,但没有来的人,就要格外注意了。” 海兰珠目光灼灼,摇头,“皇上说的太过深奥,臣妾不懂。” 皇太极没有和他解释,当初努尔哈赤突然撒手人寰,自己的汗位经过激烈的争夺而得到的,特别是与代善、多尔衮的争斗。 女真族选择继承人与汉人不同,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并不为他们认同,谁有才能,谁就有可能得到汗位。 代善有勋绩、有声望也有势力,长期以来一直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皇太极抓住一切机会打击代善。 而多尔衮又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皇子,皇太极利用代善与大妃纳喇氏的暧昧关系,推波助澜,借助舆论,让代善在努尔哈赤面前失去信任,威望受损,并促使努尔哈赤罢黜了大妃。 努尔哈赤刚死,皇太极又逼大妃死殉,削弱代善的势力,最后压服代善,夺得汗位。 然后强势削弱四大贝勒共理朝政的制度,反而对多尔衮“特加爱重”,大力培养提拔。 但皇太极知道,只有他可以驯压服多尔衮三兄弟。 他的身体康健,多尔衮三兄弟就是满清最狠厉的刀,每一刀砍在明朝的树干上,崇祯都难以招架。 “可惜,上天不会再给我更多的时间了。” 如今皇太极敏锐的感觉到,自己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这次大清入关不仅没有打乱明廷的布局,让大明朝的局势更加崩坏。 反而满蒙八旗折损了四万余兵马。 一下子将皇太极“伐大木”的战略往后推迟了十年不止。 他清楚自己已经等不到那时候了。 而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都是大妃纳喇氏所生,三兄弟手中两白旗,足有98牛录。 再算上他们手中的蒙军,朝鲜军,汉军,总数在三万人以上。 是满清人数最多,实力最强大的两旗。 哪怕是他手中的两黄旗加上豪格的正蓝旗也不比他们强多少。 更何况如今的豪格被明廷所俘,正蓝旗损失过半。 这也是他为何强装身体无碍,将多尔衮放在锦州与明军对峙,更将岳託扶回亲王之位的原因。 皇太极需要岳託的感恩戴德。 需要岳託手中的镶红旗,在最关键的时候,站出来力挺皇子。 “朕在保护你啊!”皇太极摸着海兰珠滋润如奶的脸,叹然道。 皇太极怕自己如努尔哈赤一样,突然一病不起,被多尔衮三兄弟给夺权。 到时候眼前这个刚刚受封的大福晋,再被逼着给自己殉葬。 老话说,一个人干过什么事,便越怕别人也这么干。 …… “阿古!” 从皇宫里面出来的多铎在没人的地方,将阿济格给叫住了。 “怎么了?” “你有没有看出来皇上哪里不对劲。” “怎么就不对劲?”阿济格一脸不耐烦的骂道,他还在对皇上封赏多尔衮、岳託而心生愤懑。 阿济格作为天命年间为“四小贝勒”之一,曾领正黄旗。 皇太极即位后,才改领镶白旗。 却在崇祯元年接连获罪被贬,镶白旗由多尔衮代之。 如今多尔衮、岳託等人打了败仗,本来以为这是自己的机会,却不料皇太极不仅没有责罚他们,反而进行了封赏,这让他的脸色阴沉到了极致。 说起来,阿济格此人能征善战,是一个当大将的料。 历史上,他多次参与攻打大明边境,并且参与了对朝鲜的作战。 在后来满清入主中原之战中,又以靖远大将军沿长城入陕西,又自陕西出河南、湖广、江西,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 其后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等战役。 不过他的野心也同样巨大,而且缺少智慧,总是不该伸手的时候伸手,这也是为何皇太极多次贬谪他的原因。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他也想学多尔衮当摄政王,结果被削爵幽禁,最终难逃赐死。 第(1/3)页